sidebar

一种诡异疗法在流行,现实的《周处除三害》

一种诡异疗法在流行,现实的《周处除三害》

南风窗调查小组 | 2024-04-08 | 南风窗

家排从进入中国开始,就是一门巨大的生意。

陈桂林惨遭剃头.jpg

电影《周处处三害》剧照


“按照我的话说。妈妈,我看见了你的苦难。”

“妈妈,我看见了你的苦难。”

“请允许我还是做我自己。”

“请允许我还是做我自己。”

“请允许我活在我自己的生命中。”

“请允许我活在我自己的生命中。”

……

场上的女人42岁,形态瘦削,身边的男人指挥她重复他所说的话,一边让她将右手放在左边胸口的位置,按照顺时针画圈。这是今年3月上旬,南方某市一栋写字楼内发生的场景。女人来到这里,是想解决一个问题:她的后脑勺从20岁左右开始疼痛。

现场发生的一切,围绕着一种名为家庭系统排列(简称“家排”)的治疗方法。该机构对男人的公开介绍是“有着十多年经验的资深系统排列师”。治疗过程中,这位家排师表示,像背颈疼痛这类健康问题,医院只是解决“表层”,而家排处理的是根源。

这种看起来“玄之又玄”的治疗技术,实际上颇有来头。

它的源头是家排理论。公开资料显示,这门学问的创始人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大师”;实践中,家排风靡全球,进过巴西医保,被引入过司法系统。

家排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争议颇多。而在国内,一部分家排组织也遭到了质疑。

两年前,小白在家人的安排之下做过一次家排。电影《周处除三害》上映后,有朋友给小白发消息:“小白,这个和家排好像,太像了,只不过家排不敢PUA杀人。”朋友觉得,电影中的灵修组织跟小白经历过的家排治疗很像。

小白听后,自己也去看了电影。她告诉南风窗:“确实差不多,只是这个家排还没到害命的地步。”

有几分“尊者”风范的家排,到底是什么样的?


家排大师海灵格

家排偶尔会在社会新闻的一角出现。

2024年1月30日,安徽合肥警方发布了一则立案通告,称,合肥某公司以线下工作坊活动推广为幌,宣传“永生布达家排”,种种行为,涉嫌诈骗犯罪。

据称,布达家排源于伯特·海灵格所创建的家庭系统排列方法,同时传承了东方古老深邃的周易智慧。布达家排的学员中流传着“海灵格是家排界的牛顿,永生导师是家排界的爱因斯坦”的说法。

尽管大多数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家排”或“海灵格”,但海灵格开创的家庭系统排列,曾经作为一种现象在欧美流行,如今正在国内生根发芽。

海灵格在40多岁之前,最主要的身份是德国二战士兵与天主教传教士,曾到南非祖鲁族地区传教。人到中年,海灵格辞去神职,作为心理治疗师开始工作,并开发了家庭系统排列疗法。

据载,海灵格曾于日本开设的一次课程上,为一个年轻女士(案主)找到恐惧回家的原因。海灵格选了一个人代表她的母亲,一个人代表她自己,又找了一个人代表母亲的母亲……海灵格在场上排列了共13个人,排成一个祖先队列,当他看到第八位母亲代表握紧拳头、看向地面时,认为这里存在一起谋杀。

海灵格让一个男人代表被这位母亲杀害的人,并让案主去拥抱他。过世的人被承认了,海灵格说,中断在八代前的爱又回来了。

被选来“扮演”案主家属的人,叫做家排代表。在实践中,选择家排代表往往是随机、临时的,这意味着家排代表对他们所代表的家庭成员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过往一无所知。但海灵格认为,“家庭系统排列的特别之处在于,代表真的会与不在现场的那个人有同样的感受”,一旦成为家排代表,人们可以体验到一股对所有人进行控制的力量,他将这股力量称为“伟大灵魂”。

根据对家排效果的设想,家庭代表在一个空间中呈现的相互位置,能够揭示案主所遭遇问题的根源所在,甚至能推导出此前不为人所知的家族秘辛,从而达到疗愈与解决问题的作用。《谁在我家》记载,一位案主在家排中第一次发现他的父亲在婚前有一个女儿,“类似瞠目结舌的事总是重复出现,并直接成为伯特·海灵格工作的一个标志”。


进入中国

2022年的夏天,小白虚岁31,单身。父母对她迟迟未婚着急,催得紧。小白家有一位亲戚,以“心理咨询师”自居,做了十几年家排。

亲戚说小白有性格障碍,导致成婚很难。在亲戚再三建议下,父母安排她去做家排治疗。

家排师找人分别代表了小白、父母、姐姐和已经去世的爷爷。家排师说,这是五维空间的理念,让小白无需多想,配合就好。

代表一上场,各自出现了不同的身体和情绪反应。小白自己的代表头疼,父亲的代表腿疼,母亲的代表不想理她,姐姐的代表觉得她很亲切。

家排师解释,小白的代表头疼是因为小白自身能量太强;母亲代表不想理小白,是因为她感受到小白和父亲关系不好;父亲代表腿疼,说明小白和父亲确有矛盾。

家排师认为,这些正是小白迟迟不能成婚的问题所在。

解读代表的行为,进而诊断问题的根源,这一过程会令一部分案主起疑,小白正是如此。

然而,通过中文搜索得到的对家排的介绍,却是另一番景象。

搜索“家庭系统排列”,某搜索引擎靠前的信息显示,“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创立”“家庭系统排列被认为是一种生活的应用哲学,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更好的家庭生活、生涯规划、事业发展、人际关系等”。

豆瓣读书收录了44本与海灵格相关的中文出版物。其中几本显示海灵格为作者的《谁在我家》《在爱中升华》《活出内在的力量》《爱的序位》,豆瓣评分分别为8.2、9.6、7.9、8.2。

有人评价海灵格的著作是“心理学版《百年孤独》”。在某阅读APP上,关于《爱的序位》一书的简介是这样的:“家庭系统排列经典著作!极具震撼力的现场效果!现代心理咨询师必备手册!”

2003—2005年,被称为NLP大师的李中莹,为海灵格在中国(包括香港)开办了十场工作坊。据称家排由此进入中国。

家排在国内火热的势头,出现在2016—2018年。

2016年,有学者将家排疗法带到了电视节目中,这在之后成为了各类水平不一的家排师们在为自己宣传时常用的材料。

当时,也有一些官方机构与家排组织合作。据四川省戒毒管理局信息,2016年10月,四川省资阳强制戒毒所组织戒毒人员参与了两次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式家庭治疗。

2017年10月6日,“首届中国系统排列公益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所谓华人界系统排列三大导师李中莹、周鼎文、郑立峰齐聚一堂。

2018年,海灵格最后一次在国内举行工作坊,次年9月19日,海灵格逝世。此后,国内的家排疗法虽然渐趋低调,但依然在民间散播。


信徒与质疑者

在中国民间的庞大市场里,家排快速发展,其中一部分组织,因其极端性为人所知,如前文提到涉嫌诈骗的“布达家排”,以及小白所遭遇的“尊者”式家排。

一直以来,那位家排师亲戚就跟小白妈妈说,小白有性格障碍,不像个女孩。

小白家没男孩,只她和姐姐两个女儿。但从小,小白性格开朗,更偏向传统认知中的男孩。“当时我微信名叫白小强,男性化一点,性格也更偏向男孩子一点。”小白说。

小白清楚,自己未婚的很大原因是社交圈小、工作忙、颜值差一点。不过当时,年龄过了30的关口,家里人催婚更急,加上亲戚三番五次对小白妈妈的劝导,家人就答应让小白去做一次家排。

“碍于情面和为了配合家里人,我就去了。”小白说。

但场上出现的情况让小白始料未及。

亲戚说,家排显示她跟父亲有矛盾。“但我跟父亲没有矛盾,只是传统家庭,女孩子跟父亲的感情不可能有多亲密。”小白解释道,她跟父亲的唯一矛盾可能就是她对婚事并不上心,但父亲觉得到了适婚年龄就应结婚生子。

而之后的所谓治疗方式,更是让她难以接受。

“家排师领我向家庭成员道歉磕头。”小白说,她爷爷去世很早,未曾见过,可家排师让她对着爷爷代表说:爷爷我看见你了,我是你的孙女,我没见过你,我对不起你。然后磕头。

之后,也对父母的代表说类似的话,磕头。

“当时我就觉得这种做法很炸裂。”小白说,让她跟爷爷代表说对不起的时候,她就有点不解,“我都没见过我爷爷,怎么就对不起他了”。后来到跟爸妈代表说对不起时,小白心有怒气,便不去配合说话,家排师就让她不停磕头。

全程约一小时,小白磕了好多头,“现在想来就很像《周处除三害》里的邪教”。更让她生气的是,到最后,家排师让她牵着自己代表的手说“我对不起你”,让她跟自己道歉。

小白觉得这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在不停地去说对不起的时候,“心态肯定是会崩的”。小白说:“现在的人肯定都会有一点压力,你这样去暗示自己,最后的结局就是在那哭。”

不过,家排师跟小白他们说过,能让这些人在她那里痛哭流涕,是她的成就。因为这意味着,这些人确实卸下了心理防备,袒露了心声。

但小白觉得,除了哭,家排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我宁愿去找大师算一卦都比这个好,算卦人可能会跟你讲,你在哪个时间点会有一个缘分,起码是有安慰的效果。”小白说。

此外,小白不相信亲戚的原因,还在于对方的不专业。

在小白记忆中,亲戚原是公司职员,退休后才开始做家排,至今十几年。那时,流行考心理咨询师,亲戚就去考了证书。而且,家里跟亲戚年纪相仿、大学毕业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等级证书。

之后,亲戚开始接触海灵格的家排,“当时带着一大家子人都去学这个东西”。

后来因为亲戚家排工作坊离小白家也近,小白妈妈经常被亲戚喊去当代表。“但我妈做了很多次代表,在场上没有任何反应。”小白还听妈妈说,去亲戚那里做家排的基本都是女性,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

“你想,这些上了年纪的女性,在传统环境长大,哪个不委屈,哪个没有点心理问题?”小白说。

小白并不相信家排,不过眼下,家排在国内仍然有一批忠实的受众。

3月上旬,南风窗记者参与了某平台组织的家排公益课(报名费为365元),课上大约有20人,除了两位前来学习的“疗愈师”是男性,其余均是女性,其中又以中年女性为主。

会员采梅是一名已经退休的前职业女性,三年前,她因父亲去世悲痛难解,经人推荐,进了家排的大门。“家排是很神奇的。”她告诉南风窗记者,除了自己,她还拉着儿子做过三次家排,“花了不少钱”。

从采梅的朋友圈,能看出她是一位生活态度积极的中年女性。出于兴趣,她在2022年参加过学费上万元的家排导师班。除了家排之外,塔罗、天使数字,也是她日常喜欢分享的内容。

在公益课上,采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家排代表。在家排“训练”中,她可以敏锐地接受案主家庭的信号,时而突觉后背疼痛、浑身无力,时而盯着其他家排代表的脚部,说案主的母系家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在家排的场景下,感受丰富的代表通常会得到“有灵性”的称赞。不过,对此“灵性”,部分参与过家排的人有不同看法。

“家排整体的氛围和场面,会让你不自觉地顺着那个感觉走。”张淼对南风窗说。

刚上大学的时候,他好奇心重,在一个心理学互助微信群中看到有人在招募义工,就报了名。所谓义工,就是充当家排代表,在家排师的引导下,他做出怒吼、逃离、蹲下抱头等动作。张淼完成得不错,得到了家排师的肯定,“很得意,自己好像很会演”。

张淼回想起来,当时家排师给出的解决方案其实很寻常,说是只要夫妻和睦,有网瘾的孩子就会好起来。但是家排的特殊形式,以及家排师口中常常出现的感恩、大爱、放下小我、不要着相等词汇,让张淼觉得家排充满魅力,“很高大上”。

当了一次志愿者,张淼就把“感恩”一词记在了心上。秉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张淼在江西一家教育机构当了两年的家排志愿者。

在这期间,张淼自己也当过案主,花钱做了一次家排,但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这使得张淼开始转变对家排的态度。

被问及当时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时,张淼犹豫了,认为“丢人”,说不出口。不过,十多年前,家排师告诉他,人越没隐私活得越通透,他相信了这个说法。

“把你的内心问题都挖出来,看你还不死心塌地。”家排师掌握了案主的诸多秘密,张淼曾在社交平台上写过一篇反对家排的文章,评论区汇集了许多家排的受害者,“但(他们)不大愿意公开说,毕竟家长里短,很不光彩,一般都是堕胎、出轨、三角恋,死人、杀人、意外车祸”。

张淼反对家排的理由之一,是问题的归因“直觉化、不理性”。

他无法接受海灵格对乱伦的解释。海灵格认为,父亲与孩子乱伦的一种常见形式是,试图弥补家庭中付出与索取的不平衡—当母亲没有满足父亲的性需求时,孩子就会弥补这其中的不足。

在海灵格等人所著的《Love's Hidden Symmetry》中记载,他给出的治疗方法是让孩子说,“妈妈,我同意做这一切是为了你”“爸爸,我做这一切是为了妈妈”。海灵格认为这使得孩子对家庭的爱被看见,即便出了差错,他们也在努力地做好事,这让孩子感到如释重负。

同时海灵格认为,惩罚施暴者并不会为孩子带来康复,因为家庭系统的一个原则是,当有成员被排除在外时,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家排师必须服务和保护家庭系统的完整,“这就是我经常与被排斥者和被憎恨者结盟的原因”。


泾渭不分明

家排要如何定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现实中,什么是假的、真的,可疑的、权威的,迷信的、科学的,往往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鉴于许多家排师打着专业心理治疗师的旗号,在对家排的看法上,南风窗试图采访多位心理学专家,但许多人表示,他们对家庭系统排列疗法不熟悉,婉拒了采访请求。

当今国际心理治疗界存在500多种流派,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蔺秀云选择用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的疗法。研究方向为家庭治疗的她认为,家庭系统排列疗法与几大主流的心理治疗流派所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可能适用于家族存在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秘密。来访者 “把大家不敢去触碰的东西呈现出来,人不再压抑,内心的痛苦就释放出来了”。

蔺秀云表示,只要是正式出版的资料,就可以成为大学课堂的材料,“但大学里教的不一定是对的,不像中小学教给你什么是正确的,它会展现现实是什么样,让大家去讨论”。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咨询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杨发辉告诉南风窗,大众在评估一个心理治疗流派时,可以从循证(evidence-based)的角度出发,即第一需要经过系统的科学研究,包含治疗基于什么样的主体、拥有什么样的理论视角;第二,要有与主流治疗方式的临床对照;第三,治疗人员要经过系统的规范训练。

在心理治疗专业人员方面,杨发辉认为,从本科、硕士再到博士的学历化培养相当重要。除此之外,国内心理咨询界的行业规范如今也有所发展,目前公认的做得比较好的,有中国心理学会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

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并不像医生一样实行执照制度,长期以来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但好消息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专业心理机构与平台,不再只将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当作凭证,而是更加看重咨询师的专业训练,如中国心理学会的注册系统要求接受至少100个小时的督导时间。

 “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并不代表就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能力。”杨发辉说。2017年,人社部组织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取消,此前大约有135万人拿到了相关证书,但有专家估计,只有部分人具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能力。

普通人应该怎么选择可靠的心理治疗师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健对南风窗说:“首先可以想到医院,包括精神专业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再不济它也受到医院的管理、职称等级的约束。”

王健表示,目前医院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心理治疗仍然是认知行为疗法(CBT),这也是目前最为循证的心理疗法。其次,人本治疗、精神分析、家庭治疗也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即便是在医院临床使用的心理疗法,也有各自的优缺点。专业治疗师要做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来访者的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王健提到,所有治疗流派都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应该特别夸大某种疗法的效果。“如果让人觉得这种疗法很高级,或者操作这个疗法的是一个神人,它就不是正规的。”

而民间许多家排师们主张,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家排解决。海灵格学校官网上列出的家排应用领域有9个,包括了家庭、夫妻关系、健康与疾病、冲突、法制、教育和财富等。

在一些家排师口中,疑难杂症具象为口腔溃疡、闭经、乳腺增生、痛经、小便困难等各种问题。演员周海媚去世后,有一华姓家排师称,红斑狼疮也是可以做家排治疗的。

家排师还可能举例说,巴西司法系统和公共医疗部门也引入了家排疗法。据外媒报道,2018年,家排疗法作为国家综合和补充医学计划的一部分,被纳入巴西公共医疗保健系统。此外,早在2012年起,家排疗法被引入巴西司法系统,在数百起案件中应用,成为解决纠纷的方法之一。

不过,在2023年的一份声明中,巴西联邦心理委员会明确表示,家排疗法与心理学不相容,许多理论假设与心理学委员系统的决议和其他规定以及相关的职业法律相矛盾。

声明强调的几点是:家排疗法可能会引发突发的痛苦或心理混乱状况,而家排疗法不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来处理这些状态;家排疗法常通过公开的团体和个人参与来进行,甚至在线上进行,而这与心理学职业道德准则规定的保密原则相冲突;家排疗法违反了联邦心理委员会对性别和性取向的规范指引,因为它再现了对性别认同、性取向、男性和女性特质的病态概念。

更为关键的是,巴西在司法系统中应用家排疗法,主要集中在涉及家庭暴力指控、离婚、赡养费和子女监护等的案件。而这让这类案件的受害者,尤其是女性受害者产生担忧。巴西媒体甚至直接指出,家排疗法是公开的性别歧视和厌恶女性的疗法。

在当地媒体报道的一个案例中,一位妻子遭受长达17年的家暴,被打掉三颗牙齿,下巴脱臼。但妻子诉诸法庭后,法官给他们安排了一场家排,结果显示丈夫的暴力行为是跟祖父母的持续争吵有关。于是,家暴问题被归结为情感问题。

这类案件的代理律师表示,他们的客户会因此受到创伤,做噩梦,情绪崩溃,变得脆弱并且倒退。

当地一些在支持性别暴力受害者团体中工作的女性也反映称,家庭排列加剧了她们的创伤并“再次使其成为受害者”。


一门生意

家排从进入中国开始,就是一门巨大的生意。2018年《南方周末》的报道提到,海灵格当年在国内为期三天的工作坊,共有850个席位,最贵的席位收费高达15800元,最后排的也要6800元。

报道称,即使按照最便宜的席位计算,海灵格在三天内所收的培训费用高达570万元以上。

从公开信息看,为家排师授证的培训大致在2012年左右兴起。2012年6月,一家名为“爸妈在线”的私营网站组织声称,其是国内唯一颁发“家庭(组织)系统排列指导师”国家职业培训等级证书的培训机构,并称,“具有国家级效力”“人才市场承认”。

不过,经南风窗记者查证,在官方渠道难以查询到家排师一类的资格证书,而且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也未列该职业。

培训费用向来是家排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家排个案虽然收费不低,但客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赚那些想要赚钱的人的钱可能更加简单。“核心是招生、开课,”张淼说,“一开始是公益课,甚至有免费午餐,后面引导你交钱。”

南风窗记者注意到,在个案咨询的间隙,某平台的家排师趁机推出了他的心灵测评课程,费用16800元,当天报名可减免800元。他介绍道,这个课程可以在学习自我疗愈的同时帮助他人做测评。“我会手把手带大家如何做个案,学好了你可以在线上从业,做得好的话,一个个案可以收2000多。”

南风窗记者在一份名为《合伙人、排列导师合作方案》的PPT文件中看到,该机构实行排列导师合伙人机制,合伙人用19800元加盟费,可一次性买断50个会员名额和一个圆融课名额。PPT上还显示,平台合作人、导师、心灵测评师可以申请直播带货,线上销售成交需要给直播带货老师5%提成。

与此同时,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机构开放全国省级、市级代理。普通会员推荐一个好友成为会员,就可以获得36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线上课程或者购买商品。

他们说,他们的目标是实现全国1000万个家庭的幸福。

在家排公益课的休息时间,几位常来的女性凑在一起聊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最近你的气色好多啦。

对于她们来说,这里是一个苦楚得以诉说、能被无限接纳的空间。即便这个空间的成立,是用金钱换来的。

“你和她说,我需要你的爱,我请求你的爱。”3月3日的活动中,家排师请了现场一个人来代表案主“缺失的爱”,在说完“解决语句”后,他让两人站着拥抱在一起。接着,他将手机镜头调了个方向,正对准她们,画面在网上直播了出去。

互联网是一个折叠的空间,多数人可能永远不会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家排,不过一旦“解锁”了这个词汇,就会发现相关的资讯源源不绝。如今在短视频平台上,能看到许多家排老师的个案视频,这些视频被发布在网络上,作为家排师与机构的宣传资料。

2019年12月5日,某省级心理咨询师协会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12月27—29日,布达家排疗愈工作坊(厦门)》,文章称:“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解决困惑的机会,一个疗愈创伤的机会……布达家排,便是这样一个珍贵的机会。”

5年后的今天,布达家排因涉嫌诈骗被立案调查。与这篇文章一样可循的,还有布达家排在网上的一系列社交账号,仍在传播“人生真理”,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