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平台最大的隐患,是道德风险

平台最大的隐患,是道德风险

李少威 | 2024-04-22 | 南风窗

一个平台如果为了吸引流量,鼓励内容生产者罔顾道德责任,总有一天要“爆雷”。

今天的媒体想要好好报道事实,真不容易,动不动就会收到“法务函”。这几天我都在想,是什么原因呢?最后想到两点。

一点是,目前仍然在坚持着舆论监督功能的机构媒体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很多社会机构似乎已经习惯了媒体就是一个营销阵地,略微批评就接受不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媒体自身要思考的,它们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猫。

另一点是,现在的经济生活都已经平台化了,少数几个平台整合了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就造成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这少数几个平台承载了大多数的公共关切,也就是说,一般生活中有监督价值的事件发生,往往都会多少与平台有关联,二是平台因为很大,私心里会有一种巨大资本带来的隐形优越感,也可以说是权力感,因此会形成一种傲慢,动辄拿起“法务”的大棒来吓人。

有必要说明一个逻辑:正因为机构媒体监督功能削弱,那些依然坚持着的机构媒体,事实上比以往会锻炼出更强的能力,和更坚定的决心。它们可能没有富丽堂皇的办公场所,但钢筋很粗,质量很好,尤其不要小看了屋顶的脊梁。动辄要求删稿,“否则法务介入”,只得冷笑一声,悉听尊便。

多年来,国家都强调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什么叫无序扩张,重点是看相关规定的表述。从民间感受的角度看,人们所担忧的不是资本逻辑,而是道德责任被规避。

资本逻辑是钱生钱。做生意总是要赚钱的,在赚钱的过程中只要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赚钱就不应该遭受责难。有时候一些行业会爆发烧钱大战,拿投资人的钱不顾效益地进行圈地扩张;有时候一些行业因为被判断为“风口”,就会一夕之间出现一批持有大量资金的市场主体,相互混战,直到大部分倒下,也意味着大部分资金打了水漂。这些搏杀过程的结果,都是最后剩下一个或几个站稳脚跟的巨头,继续经营,实现事实垄断,但仍然可能在很多年时间里持续天量亏损。这个被极端化的市场自由竞争过程,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但钱是投资人的钱,他们愿意浪费,似也无可指摘。

真正的问题在于是否守住道德底线。极端的资本逻辑会让市场主体发生异化,尤其是在当前科技条件下,为了流量和规模,人们会放弃承担公共责任。例子不必多举,随时都有网红在塌房,平台企业一样依靠流量生存,倘若不进行自我节制,它不过就是一个巨大的网红,塌房风险也是利剑高悬。一个平台如果为了吸引流量,而对一些可能带来现实危害的业务内容刻意放纵,那它就等于在鼓励内容生产者罔顾道德责任,总有一天要“爆雷”。所以说,今天的平台企业,能否可持续地发展,固然要看收支流水,同时也要看其行为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节制,而这后一点,也是有关部门严厉督察的领域。

多年前共享单车刚一出现,烧钱大战打得硝烟四起,彼时我就写过文章,指出其根本问题在于把市场和收益拿归自己,而把基础设施建设、停放管理等巨大的社会成本扔给政府和社会,以这种抛弃公共责任的方式实现所谓“轻资产”,必然不可持续。后来它们纷纷倒闭,共享单车扔在河里或者挂在树上,多少人的押金退不回来,事实俱在。

今天仍想提醒一些平台,不要规避自己的道德责任,放纵一些可能间接带来巨大社会成本甚至危及大众生命安全的运作方式。比如野生景点的种草,两年前龙槽沟山洪暴发7死8伤,今年桃林口翻船又夺走12条人命,人们无法证实悲剧与种草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平台没有改正,这一点有目共睹。即便不发生事故,全国各地的管理部门、消防官兵也已经被种草引导下的野生探险折磨得筋疲力尽。

平台当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