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6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
虽然这些年中美关系甚为曲折,风波不断,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推动中美各自发展,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包括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全球性挑战,都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这是造福两国人民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看待中美关系,需要历史眼光。把中美关系搞好而不是搞砸,需要一种历史自觉。正如习近平主席对拜登总统说的,过去50年,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发展,造福了两国和世界。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50年前,中国的领导人抓住有利时机,调整国际战略,开创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其中关键性的一环。到1976年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美国基本都已和中国建交。外部环境的极大改善,为后来中国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天,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了逆流。有关研究表明,10年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全球开放共识弱化。美国上一届政府的“退群”、瘫痪世贸组织争端机制、与中国“脱钩”等等举动,给经济全球化蒙上了很深的阴影。特别是,西方国家部分政治势力力图重新把世界划分为两个阵营,把中美关系再次推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发展道路、两种政治体制等的对立的轨道上。
这也让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就在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前不久,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家集团齐聚北京,审议并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可以说是更加明确地表达了继续走好中国道路的决心。决议总结的“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其中的“敢于斗争”,就包括维护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权利的斗争。
但是,这种斗争并不是要让我们国家的发展回到封闭的、其弊端已经被历史充分证明过的旧的发展模式上去。从高度的历史自觉出发就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也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鲜明标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逻辑仍然成立。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也不能变。
在不久前的第四届进博会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就以中国入世20周年的成就来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并且宣布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做好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测试、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让中国在国际关系包括中美关系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其实,事实也在“教育”着美国的部分政治家。美国上一届政府搞对华贸易战,结果呢?今年1-10月,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速较快,同比增长23.4%,其中,自美进口增长28.9%,对美出口增长了21.8%,充分说明了中美两国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
在与拜登总统的视频会晤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无意满世界推销自己的道路,相反我们一直鼓励各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搞意识形态划线、阵营分割、集团对抗,结局必然是世界遭殃。冷战的恶果殷鉴不远。
在上世纪70年代冷战岁月中就进入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拜登,对这段话想必一定会有感触。
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要击破西方国家部分政治势力搞新冷战的企图,没有什么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更重要的事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挑起新冷战的企图必将落空。
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谁愿意和她为敌呢?这样做,对世界又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