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些勇敢的女性先驱们,用她们的智慧和勇气,为后来的女性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锻造了无穷的勇气,铺就了更宽广的路。
中国女科学家与祖国、她们的时代一同成长。今天,越来越多女科学家从中国走向世界,短短百年时间,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种从边缘到中心的历史叙事。
过往的女性前辈让她相信榜样的力量。那就是,“(如果)你知道有人曾走过这条路,就不会太害怕”。她会坚定地走自己想走的路。
“这是我的领域,我想要当第一人。”
万蕊雪想得很简单,她要做的事,就是做好眼前的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对不对?”
没有适合做地质、做科研的性别,能不能做、能做到什么地步,只取决于这个人本身是否热爱。
“科学探索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已有知识之外仍是一片广袤的未知领域,不仅令人敬畏,也充满了人类试图理解大自然运作方式的渴望。”
历史上,无数女性科学家的成就被遗忘、被边缘化,类似的案例,已不胜枚举。
从世界顶尖实验室走出,来到西湖边上“公益办大学”的田野,刘旻昊洞悉到了中国科学界更精密的组织体系,以及在体系之下科研工作者们的处境。
鼓励走上这条科研路的父母,为什么反过来让她们再回归家庭,为什么仍然要用传统的家庭分工框架来框住她们?
人们关于“谁有天赋”并无定论,相较而言更为清晰的是,“人们相信谁有天赋”。对于不被相信的人来说,“天赋”一词意味着压力。
梦想、行动、冲锋,科学之光一代耀一代,这就是女科学家榜样的力量。
他们身上的灼灼光华,照亮宇宙深空的长夜,也照亮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总是要多做点什么,贯穿了赵忠尧的一生。到80余岁高龄时,赵忠尧还召开过一次家庭会议。那天,赵忠尧对着家人询问道:“我是搞高能加速器,还是搞点理论物理,还是到实验室再去动手呢?”
黄令仪的同事、学生中有很多院士,而她退休时依然是一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她不爱做项目负责人,只钟情于一件事: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做芯片。
“一到稻花飘香的季节,想到我那些正在试验的新品种,我的心又飞到了那广袤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