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陕西省延川县关庄镇太相寺村:“红”+“绿”助力红色乡村走向振兴

陕西省延川县关庄镇太相寺村:“红”+“绿”助力红色乡村走向振兴

统筹/刘锐锐 田乐乐 杨澍

初夏时节,行走在延川县关庄镇的乡间田野,暖阳照方田,和风抚新禾,满目尽是绿。5月24日,走进关庄镇太相寺会议旧址,一排排柏树整齐地排列在院落之中,顺着道路一直前行,一排沉稳大气的窑洞便映入眼帘,牢牢吸引住人们的目光,毛泽东就是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东征回师红军团以上领导干部会议。

1716538082490.jpg

在旧址内部,以文字介绍、历史图片、会议所存留的革命文物等为索引,带领人们沉浸式了解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视死如归、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行走在一处处革命旧址间、瞻仰着一件件红色文物、聆听着一个个先烈故事,从挖掘到打造,红色文化带给太相寺村的是无比深沉的自信。

红色旅游资源是太相寺村的宝贵财富。如何充分利用好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发展老区,吸引游客前来,让红色文化带给太相寺恒久不竭的力量?近年来,太相寺村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好经验,充分挖掘“旅游+”新业态,积极保护修缮革命遗址遗迹,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研学产业,培育研学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红色产业发展新亮点。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太相寺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为寻求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太相寺村也想方设法不断完善周边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功能。

1716538141733.jpg

“我是太相寺包村干部,经常听村里老人讲太相寺的红色故事,深受启发。近年来,我一直义务为来参观旅游的游客介绍太相寺村及会议旧址的基本情况。目前,我们已经对太相寺会议旧址进行保护性维修和实景布展,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为了进一步丰富太相寺村红色旅游资源和提升服务接待能力,我们正在建设青少年教育研学、户外拓展、小杂粮农耕文化体验基地等。”关庄镇太相寺村包村干部高峰对记者说道。

作为太相寺村振兴的另一重要支柱,近年来,太相寺村紧紧抓住“大棚经济”这个牛鼻子,从技术引进、科技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大棚种植规模化、特色化水平,不断提升改造原有大棚,让大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聚宝棚”。在太相寺村新建大棚项目现场,建设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筑墙、固定构筑大棚的金属架,建成的大棚将为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 

“太相寺现在大力发展大棚产业,太相寺村原有大棚143座,现在又在小林圪坮修建新大棚 14座。村里产业发展很好,再加上依靠太相寺会议旧址,努力把村里的红色旅游业逐步完善起来,让村民能提高收入,村集体也能有收益。”太相寺村党支部书记张毛毛看着新修的大棚高兴的对记者说道。

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和政府在农业产业上的大力支持,使得村民对发展大棚产业也充满信心。在太相寺村民马竹玲家的大棚里,马竹玲正忙着给西瓜授粉,每一次授粉,马竹玲都会仔细观察每一朵花蕊,同时还会细致地记录授粉时间并修剪整理瓜蔓,让瓜苗可以更好地吸收养分,促进瓜体快速发育。

1716538184712.jpg

“我现在种5个大棚都是西瓜,西瓜卖完准备种菜,辣椒、西红柿洋,去年西瓜我一棚卖了3万多元。现在种棚轻松多了,都是智能化的,手机就可以操作、比打工强多了,我对种大棚很有信心。”太相寺村民马竹玲一边给西瓜授粉一边说,手脚麻利又仔细,饱含马竹玲对更好生活的期待。

当前,太相寺村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充分挖掘、建设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等特色资源,提升整体价值,促进乡村实现多业繁荣,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太相寺村的“颜值”和“产值”在不断刷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逐步显现。

如今,走进太相寺,既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又恍如来到“诗和远方”。红色旅游基地,生机盎然的新农村,“红+绿”相映共生,打造了这个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增长极。

1716538220744.jpg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拓展太相寺村红色旅游项目,积极创新打造澄延产业融合区、青少年教育研学、影视拍摄基地等具体项目。充分利用太相寺村临近文安驿古镇、古村甄家湾的区位优势,不断将红色旅游业与棚栽业融合,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大棚蔬果采摘、农耕文化体验等,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红色产业活起来,奋力打造“红绿”结合的红色村。”关庄镇组织委员吴飞说道。

 91f4b749d41d4965cef2a28077caf5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