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5月21日打开微博,你会发现当天的热搜含“茶”量过高。
这天是国际茶日。
同一天,“2024年国际茶日现代东方茶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参与论坛,分享了自己入行茶饮、创办霸王茶姬的经历,并回顾了行业的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让中国茶“在一起、再出发、全球化”的畅想。
这场演讲让张俊杰和他的霸王茶姬成功出圈。
与线上的热闹讨论所呼应的,是如今中国城市里随处可见的茶饮店,街上“人手一杯现制茶”的特色市井风光。
现制茶饮的流行,使“茶”这张传统文化名片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影响着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制造着新的生活方式。
而霸王茶姬引领的现代东方茶,以其在销量上取得的成绩及公共讨论中占据的席位表明,今时今日,“茶”拥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涵与身份,并杂糅着商业逻辑、文化属性、品牌效益等多元复杂的要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讨论茶的时候,已经离不开“现代”与“东方”这两个定语。
“乘风破浪”的现制茶
从张俊杰17岁入行至今,中国现制茶饮的演进飞速地经历了四个时代:
冲兑奶茶统治的“1.0粉末时代”,和“八宝粥”奶茶盛行的“2.0小料时代”,皆是以价取胜的粗放式生产时期。
2016年后,随着喜茶、奈雪的茶等推崇鲜果茶的新茶饮品牌兴起,现制茶领域进入“3.0甜品时代”,茶饮的价格定位也逐渐向低价、平价和高端分化。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将钱袋子越拴越紧,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更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和能够带来的情绪价值。这意味着,消费者对现制茶饮的需求,正在从纯粹的“感性消费”向趋于理性和健康化的消费转型。一杯二十几块的“小甜水”,不再轻易地令人心动。那么,改革成了现制茶领域的必然。
“4.0现代东方茶”是在“回归茶”理念主导下,现制茶从本末倒置到返璞归真的新时代。
尽管“回归茶”是最近的热点,但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2017年,霸王茶姬在云南发家,就打着以茶为主的“原叶鲜奶茶”招牌,迅速发展为游客喜爱的云南特产。这时,霸王茶姬还是一个年轻的品牌。区别于致力开发时令果茶的同行,霸王茶姬根据自身基础制定策略,主动地避开了竞争激烈的水果茶赛道,锚定擅长的鲜奶茶领域,以简单的“茶+牛奶、基底乳”配方,探索出上亿销量的超级单品。
2023年,霸王茶姬开始加速发展。在加盟模式的推动下,仅一年时间,霸王茶姬就增开了超2000家门店。窄门餐眼数据显示,霸王茶姬的国内门店总数为4338,在所有茶饮品牌中排名第8。要知道去年12月的时候,排第8的还是另一个大家熟悉的品牌——COCO都可,然而不到半年,霸王茶姬就实现了超车。
单看门店数,还不足以了解霸王茶姬的实力。在窄门餐眼小程序上,霸王茶姬的口碑评分高达86分。对比来看,门店数排名第一的蜜雪冰城评分为77分,而最早以口碑闻名的喜茶评分为83分。
一直以来,现制茶赛道都烙印着“门槛低”“同质化严重”的标签。而在众多品牌中,霸王茶姬既不是价格最美丽的,也不是上新最勤快的。这样一个中间价位,主打“原叶鲜奶茶”的品牌又是如何脱颖而出,屡屡斩获消费者的好评?
让年轻人爱上喝茶
当前,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是被社会和商业资本寄予厚望的消费主力。这在现制茶领域也不例外。根据艾媒最新报告,在中国的新茶饮消费者中,22-40岁的中青年消费者占比86%,其中22-30岁的消费者达到了35%以上。
按照流行文化的形成逻辑,无论传统或新生的事物,只有与社会中广泛的年轻人群体结合,才具有成为流行的可能性。
茶文化能够在当代复兴,其中的底层逻辑便是让年轻人爱上喝茶和品茗。
过去,传统饮茶法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对时间、场所、茶具和人皆有要求。饮茶是一种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一种慢调的消遣。
但放置在当下的21世纪,悠闲的传统饮茶法必然地与不断加速的社会节奏形成了冲撞。一杯需要经过茶叶挑选、清洗、浸润,茶水降温才能享用的好茶,不比在工厂预包装好的冰红茶来得简单方便。因此,对于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注重时间性能的当代年轻人来说,后者自然就成为了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可以说,是现制茶的出现,为传统茶产业带来了破局的希望。
经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与发展,“4.0现代东方茶”更是将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模式精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生产效率得到了“质”的升级,有效地破解了茶饮的生产制作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以霸王茶姬的工艺为例。目前,霸王茶姬使用的全自动化设备已经可以将口味误差率缩小到千分之二,平均出餐效率提升至8秒/杯。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消费者的等待时间成本,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其次,东方茶的现代化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饮品的口味升级。这就要求品牌对年轻人流动变化的情绪、需求、生活方式有着精确的感知与洞察。
近年来,一种“淡淡的”生活态度在社会上流行,反映着年轻消费者的生活观和消费偏好逐渐转向满足自我内在,平静处世,健康社交,健康养生等。这又对现制茶的发展提供了什么启发?
依旧是用霸王茶姬举例。霸王茶姬的研发始终围绕着“茶”进行产品创新和调整,淡化多余的配料角色,着重还原、突出茶饮中的茶味,茶香和茶韵。一众畅销单品皆以味道清幽、淡雅闻名。其中,使用茉莉雪芽制成的“伯牙绝弦”还创下了一年卖出2.3亿杯的成绩。
消费者花十几块钱,买不到跑鞋,买不到口红,却能买到一杯健康美味,改变心情的东方茶。可见,附着在现代东方茶上的情绪价值、生活态度与文化内涵,彰显着身处时代巨变中的年轻人“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自我标记”的朴素追求。
一杯品质优良的现代东方茶,是技术与人文的结合,是品牌策略与消费心理的接轨,也是恬淡的当代精神与浓烈的茶文化的交融。
Coffee or Tea?
不过在此阶段,光是让年轻人爱上喝茶是不够的。5月21日的论坛上,张俊杰表示:“让全球年轻人每天喝茶,东方茶才有大未来!”
这场演讲结束后,屏幕上播放了一段标题为《CHA》的短片。影片里,现代东方茶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身份、年龄、性别的人民串联,让文明跨越了时间,地域消除了国界,当“茶(CHA)”这个单词被用不同的语言和口音念出,观众很难不感受到一种世界共振般的触动。
关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有着种茶、用茶的悠久历史。茶文化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汉朝便有了多民族间的茶叶贸易。作为“南丝路”一部分的茶马古道,将蜀郡茶叶输往西南藏区,构成了民族交流的一道桥梁。
17世纪初,随着新航路开辟,中国茶叶再度起航,经由荷兰商人流传到欧洲。当茶叶进入英国,健康的饮茶习俗迅速流行起来,成为贵族阶层的喜好。社会对茶的需求量激增,刺激着茶叶贸易的开拓与发展,加速着东西方的往来。
在这一层面,茶不仅仅是流通的商品,更是中国文化连接世界的重要媒介。
与茶有着类似传播路径的,还有咖啡。诞生于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在16世纪末几经辗转,来到欧洲大陆。然而,经过几个世纪的本土化发展,咖啡文化中原始的东方色彩却被所谓的“西方性”掩盖,咖啡文化被西方世界独占,再通过殖民活动,散播至茶文化主导的东亚。因此,与蕴含着“谦和礼敬”价值的茶文化不同,在殖民地扎根的咖啡文化难免带有一种入侵式的后殖民色彩。
当听到“韩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冰美式”的玩笑,我们也该产生点危机意识。相比早已实现工业化、统一生产标准的咖啡,中国茶滞后的发展步伐,导致中国虽身为茶产业源头,却长年缺席茶品牌的世界舞台。目前全球十大茶叶品牌,中国无一上榜。
在此背景下,如何重新掌握茶文化传播的主导权,如何将中国茶以友好的商业贸易形式向全世界输出?
或许,“现代东方茶”能成为一个答案。
东方茶要对标咖啡,无疑把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放置在高标准上。世界一流的咖啡品牌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高品质的咖啡制品,更在于其空间场所与精英阶层的捆绑。那么,同样的逻辑是否也可以迁移至东方茶,将东方茶的使用场景打造成城市的“第三空间”,融入消费者的线下社交活动?
作为“现代东方茶”理念的提出者,霸王茶姬在尝试验证这一逻辑的可行性。
根据窄门餐眼,霸王茶姬约35%的门店定位在购物中心,且集中于人流量最大的商场一层。
自2023年下半年,霸王茶姬的概念门店先后在上海、南京、北京、三亚、成都、深圳等多个核心城市落地。以上海环球港的概念店为例,门店的布局划分为制茶、堂食、外卖、休闲四大功能区,空间的塑造融合了经典茶文化元素与现代装潢设计,用流沙般的茶色系,勾起着关于往昔茶叶贸易必经的丝绸之路的联想。
显然,“现代东方茶”包含着对“第三空间”理论的实践。坐落在城市核心区域的茶空间,是承载着茶文化和历史的有形符号,在这里,茶的魅力和底蕴将通过色、香、味、声等形式潜移默化,全面激活消费者的官能感受,深入地参与他们的社会生活。茶空间也可以像咖啡馆一样,成为社交联谊、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日常场所。
之后霸王茶姬是否会把概念门店开到海外?从其制定的国际化路线来看,这是有可能的。
霸王茶姬目前的海外策略是在核心商圈及地标场所打造大型门店。从2019年开始出海,霸王茶姬借助这种模式,已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开设了超过100家门店,树立起高端定位的品牌形象。然而,霸王茶姬的版图不止于此。
在行业论坛的演讲中,张俊杰将目光放得更远,希望霸王茶姬能够服务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在全世界创造30万的就业岗位,一年交付150亿杯现代东方茶。
这个目标,展现了霸王茶姬带领东方茶走向世界的决心。任务艰巨,机遇也无量。
至少在今天看来,一种文化自觉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当在异国他乡捧起一杯现代东方茶时,我们拿在手上的,是一张新时代的中国茶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