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山西阳泉举行。
本届论坛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主办,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有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院士、专家以及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参加。
论坛设置了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分论坛、钠离子电池应用分论坛、钠电标准研讨会、新型储能电站开发与运营研讨会、钠电产线及储能项目考察等环节,并发布了“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公布了《中国钠离子电池产业技术路线图》、第四批钠离子电池(性能与安全)评测通过单位名单、首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测评单位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基础处处长金磊在致辞中表示,工信部电子司将持续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加强产业统筹规划,落实专项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优化产品创新生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市场的拓展和应用,对产能布局进行积极引导,统筹推动钠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今年钠离子电池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强调。他说,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签约、备案、开工的钠电项目超过20个,涉及电芯、正负极材料等诸多细分领域,项目投资总额近400亿元。截至此次论坛,共有四批47个型号的钠离子电池通过了论坛组织的电池基本性能测评。阳泉早已试点投运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搭载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的首款钠离子电池量产车开始批量交付。今年首个10MWh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已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新疆巴里坤融合了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的储能项目实现并网。未来随着储能产业的发展,钠电有望在储能实现更多的落地应用。
介绍《中国钠离子电池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秘书刘冉冉博士指出,2023年新签署的钠离子电池相关项目多达30余个,规划产能超过260GWh,投资总金额超过1140亿元。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成功实现了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生产,2023年6月底,全国已投产的钠离子电池专用产能达到10 GWh,比2022年底增加了8 GWh,到2025年我国钠离子电池的规划产能预计将达到60 GWh。市场预计,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需求量将达11.9GWh,出货量有望突破1GWh。2026、2030年全球钠离子电池需求规模大约为110、520GWh,其中预计2026年储能、两轮车、A00级车钠离子电池需求分别达82、16、17GWh。
“华阳集团的钠离子电芯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可应用于电动二轮车、观光车、清扫车、工商业储能柜、应急电源等领域,并积极研制钠离子电池井下无轨胶轮车与更多规格的钠离子电池工商业储能柜的应用;同时,以现有钠离子储能系统产品为基石,正在研发一次调频新型储能电站、换电重卡等”,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院长、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可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