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瓜果飘香的时节,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白家塬行政村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示范果园内,郁郁葱葱的苹果树在白色的防雹网内一望无际,金色的果袋挂满了枝头,仿佛一颗颗摇钱树。
一大早,果农石生林便组织工人来到果园开始紧张且忙碌的套袋工作,只见他手拿特制纸袋,小心翼翼地把纸袋两端向中间聚拢,一刻也不敢懈怠。
“我种的也不多,目前来说已经套了3万至4万个袋子了,现在还有七八名工人正抓紧套袋着了。我这片果园的苹果一年能卖14万元到15万元,这个收入相当高,比打工强多了。”休息过后,石生林便又开始忙碌自己手头的农活儿。
苹果作为白家塬村的主导产业,现有面积约3678亩,每年仅苹果一项收入可达1200万元。
好的产业便会有好的市场前景,好的市场前景便会吸引到更多投资,来自福建省的张裕明便是其中一员,作为外地果商的他已经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在白家塬村流转了50多亩果园。
“听说延川这边的苹果品质很好,价格也卖得可以。所以我特地从福建那边跑过来,跟这边当地政府签了100多亩的苹果园。前两年是在刘家河那边做,今年又在白家塬这里包了几十亩。我认为只要好好管理,苹果前景非常好。”望着这片新果园,张裕明眼里充满希望。
除了欣欣向荣的苹果产业园,白家塬村还有香甜美味的生态樱桃园。走进果农刘瑞莲家的樱桃采摘园里,一串串诱人的樱桃挂满枝头,个大饱满,晶莹剔透,宛若一颗颗“红宝石”点缀在绿叶间,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诱人的光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打卡”。
“今天带了几个朋友,专门从延安下来采摘这儿的樱桃了。这儿的樱桃我们去年就来摘过,口味非常好,又大又甜。”从延安自驾而来的李巧宁就是其中一员,她专门和好友驾车来此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甜蜜的樱桃,只见她们提着小篮子,穿梭在樱桃园里,不一会儿功夫便将篮子摘得满满当当。
晶莹剔透的樱桃不仅让慕名而来的游客甜在舌尖,也让看到丰收“钱”景的果农乐在心间。刘瑞莲家的樱桃以粒大味甜、水分足、果味浓、品种多而深受大家喜欢,每年果园开园,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采摘。
“我们这儿进园采摘,连吃带摘是30块钱一斤,销售到市场的是20块钱一斤。现在卖了差不多两万元了。”据刘瑞莲介绍,自家园子里的樱桃品种有好十几种,有车厘子、美早、先锋、红灯等等,吸引了延安市、子长市和跟前的永坪镇等不同地方的游客前来购买,市场前景非常好。
塬上能种出樱桃,还能种出水果界“钻石”的车厘子,放到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如今,除了苹果和樱桃外,白家塬行政村还发展有梅杏50亩,年产值48万;桃子48亩,年产值45万;葡萄146亩,年产值150万;玉皇李58亩,年产值51万。全村水果产业的年收入超过1600万元。可以说现在的白家塬行政村可称得上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而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得益于延川县政府引水上塬的好政策,“水在塬下流,产业在塬上旱”的窘境已然成为故去,随着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的实施和延川县苹果高质高效旱作节水示范区的建设,白家塬的广阔田野里如今到处是产业兴旺的美景。
“早在十几年以前,我们塬上水都没有,条件相当不好。这几年以来,水、电都解决了,产业也起来了,村里也变得富足了。现在家家户户都盖了房子,里里外外都收拾得栓栓正正的。”作为村庄蜕变的见证者,村民白向前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
为全面打通服务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延川县还积极发展产业道路,进一步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昔日的贫瘠之地,到如今的美丽乡村,现在的白家塬村,宽敞的柏油马路直通家门口,新能源路灯整齐划一,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瓜菜成园。
针对村民不同的家庭状况,白家塬村还因地制宜实行了网格化四色管理,即绿色户产业支持,黄色户产业扶持,橙色户产业帮扶,红色户产业托管。力争将每一户都嵌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让村民通过产业致富。2023年在村人均收入3.18万元,真正做到家家户户有产业发展,家家户户靠产业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采摘园,同时,做好引雁归巢,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提高环境卫生治理水平,培训果农提高
技术、技能等工作,进一步将我们村的产业做大、做强。”延川县文安驿镇农业产业干部强鹏说。
现如今,放眼白家塬村,村庄有亮点、有特色、有风景,处处展现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景象,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幅“乡村美、村民乐、产业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华丽绽放,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正在不断攀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家塬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能够创造更美的生活,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