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厚植文化根脉,讲好广州故事——广州市第六届戏剧曲艺决赛举行

厚植文化根脉,讲好广州故事——广州市第六届戏剧曲艺决赛举行

8月3-4日,“羊城之夏”2024广州市民文化季——广州市第六届戏剧曲艺大赛决赛在广州市文化馆剧场举行,来自广州市各区共20个作品、108位选手分成戏剧、曲艺两个组别,在决赛舞台上比拼技艺,引得现场掌声连连。

image.png

大赛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文化馆、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黄埔区文化馆执行,各区文化馆协办。多位嘉宾莅临现场,与数百名市民朋友共赏艺术大观。本次大赛的作品多样、内容丰富,分为曲艺、戏剧两个组别,这些作品中既有根植传统、赓续文脉的历史故事,又有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追梦之路,充分展现了广州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代都市生活完美融合的城市魅力,聚力引动羊城夏日文艺新浪潮。

曲艺组:接续传统,走进当代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8月3日晚上,曲艺组的参赛选手们所展示的作品既保持了地道的传统韵味,又增添了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元素。

image.png

image.png

《爱莲曲》以子喉独唱表现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意境,辅以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的朗诵,营造出高洁清新的艺术氛围。粤曲弹唱《李太白醉会梨园》截取李白酒后创作《清平调》三章的著名画面,勾勒出“诗仙”的翩翩形象,让人沉浸于诗词文化的浪漫之中。

城市的新貌,社会的发展在乐声中展开:独唱《花好衬年华》中,是南沙港连通五湖四海的剪影;粤曲表演唱《从城颂》里,盛赞着新农村建设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古祠花灿颂仁风》用古老的南音说唱,讲述一段邻里守望相助,患难相扶的情义故事;群口音乐快板《珠江两岸逛花灯》带观众穿梭于珠江岸边,看盛世繁华景象;粤曲弹唱《客家嫂》让红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红姐”成为主角,展现乡村振兴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image.png

image.png

戏剧组:取材民生、以小见大,细诉广州故事

戏剧组的节目大多从现实中取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实的触动。

image.png

小品《幸福路上不要等》以海珠婚纱一条街上“小雅”婚纱店老板阿城女儿的婚事,折射年轻人的婚姻观,展现两代人的婚姻观念变化。小品《银铃好时光》里,即将退休的敏姐与新员工之间频现的趣事,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真谛。音乐短剧《最美的青春》奏响大学生山区科技助农的动人乐章,小品《追梦路上》中,老板、妻子、员工在逆境中同心努力、携手前行。

image.png

生活中的焦点话题也是创作者们关注的对象,小品《面试》《反诈》将镜头对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小品《爱,在你身边》表现空巢老人的孤独,让人们关注特殊人群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话剧《你好,气球人》、粤语小品《顶得几耐就几耐》则分别聚焦职场心理、消防观念等社会关注点,引发人们深思。

image.png

优秀作品将推致广东省第十一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

初评及复赛的评委们表示,许多创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发掘线索、提炼主题,让一批为群众做实事的“身边人”,一些群众普遍关心的“身边事”呈现在舞台上,与观众共情,与生活共振。本次大赛是广州群文领域戏剧曲艺创作能力的一次集中呈现,从中可以看到广州群文工作者们的创新与探索的初步成果。戏剧、曲艺都是群文领域中受众范围广泛的艺术形式,能够吸引广大群众主动走近艺术、参与艺术、分享艺术,营造真正全民共享、共创的文化大舞台。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大赛中选拔出的优秀作品在进一步完善提升后,将会在不久之后的广东省第十一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上与全省各地选送的精彩节目同场竞技。(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编辑/唐银雪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c6d4d93b6ff72ac0daebdee0b99e1c4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