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奏响生态修复“黄河大合唱”精彩乐章——陕西宜川县晋陕大峡谷土石山区生态保护修复侧记

奏响生态修复“黄河大合唱”精彩乐章——陕西宜川县晋陕大峡谷土石山区生态保护修复侧记

统筹/田乐乐 惠智伟

“山复绿,水转清,花椒繁茂香满园,大家靠着好生态慢慢过上好日子。”近日,在宜川县集义镇流湾头村晋陕大峡谷土石山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施工现场,村民罗有林一边修筑花椒地防护石坎一边笑着说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多年来,宜川县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富民,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在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的同时,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新技术新工艺,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通过水土流失防治、园地提质增效、河道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奏响了新时代生态修复“黄河大合唱”精彩乐章。

11.jpg

  向难而行,共筑安澜坚实屏障

 层层梯田盘山头,一河清凌绕青山。

“以前黄河滩的风一吹,沙子扑面而来。从黄河里舀碗水,半碗水半碗沙。”在老一辈宜川人的记忆中,家乡是黄河、黄土、黄山,如今的宜川处处青山美景。

从“几字湾”跋涉而来的黄河,流经宜川县66公里,是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然而,该区域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区域植被覆盖率低、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保护修复难度很大,发展生态经济更是难上加难。

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宜川县积极争取省级专项建设资金5900万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及县本级财政资金5900万元,合计1.18亿元用于2024年晋陕大峡谷土石山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主要对猴儿川、如意川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生态价值,构建黄河西岸沿线生态缓冲带,打造黄河西岸生态绿廊。

22.jpg

“治理难度大,财政压力也很大,但还是要治,并且坚决要治好。”宜川县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焦莹介绍说,围绕生态保护修复总体目标与区域治理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地将项目区域划分为林草生态修复区、园地提质增效区、河道综合治理区和人居环境改善区“四大区域”,全面落实项目进行修复、改造、保护、提升。

针对水土流失严重问题,采取“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的综合治理模式,整治河道2条,新建溢流坝7座、堤防护岸4208米,绿化岸坡1290平方米,培育水生植物5628平方米,清淤疏浚6572平方米,封育面积1万亩,修复退化林0.3万亩,建设水保林0.1万亩,整治坡耕地0.08万亩,建设排洪沟10公里、植被防护带24公里,修复山体和高陡边坡5处。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待全部完成后,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6.1平方公里,大量减少治理区域每年入黄泥沙量。”对于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具体负责项目施工的宜川县综改中心副主任武鹏介绍说。

依绿而兴,奏响产业富民强音

山绿了,如何让群众富起来?

走进宜川县集义镇如意村,漫步在乡间小道,会发现村民韩丹峰的“如意客栈”就藏在青山绿水之中。“民俗农家乐、庭院经济、时令水果采摘园,咱们都能干!”韩丹峰说。

“客栈为什么选址如意村?”记者问。

“好生态就是金字招牌!”韩丹峰坦言,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生态保护修复是如意村的天然屏障;乘着如意瀑布群开发的东风和近郊游、乡村游的旅游热点,村庄环境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如今,自己不仅靠着“客栈”在家门口赚钱,还不耽误农活。

在距离如意村21公里的集义镇流湾头村,当地正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做活山水文章,打造清新自然的亲水休闲游憩空间,为游客提供参观、游憩、休闲场所。

“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周围绿树环绕、风景秀丽,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我觉得这里很不错,孩子也玩得开心。”游客张煜高兴地说,“希望更多游客来流湾头旅游观光。”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也是我们露营垂钓的绝佳去处。”带着朋友一起游玩的薛佳佳说,“每逢周末,我经常和朋友一起来这里露营、钓鱼,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感觉很不错。”

“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发展旅游特色项目,将流湾头打造成集亲子游乐、生态观光、露营垂钓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地,从而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实现就业增收。”宜川县集义镇党委副书记郝研佳说。

夏日时节,行走在集义乡间的小路上,山川塬峁间、农家房前屋后,最醒目靓丽撩人味蕾的,便是那一丛丛、一蓬蓬枝繁叶茂的花椒树了。如今,花椒树成了这里老百姓的“摇钱树”,小花椒更是老百姓的“致富果”。

33.jpg

为解决黄河沿岸花椒产业缺水等问题,宜川县提出抗旱保供建设思路,建设抗旱保供综合试验示范区,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县上立足黄河沿岸产业实际,大力实施花椒园地提质增效工程,先后完成花椒产业园提质增效0.65万亩、固土保墒300亩和修筑农田防护石坎3000米,建设如意、贺家河2处集中管道灌区和146座分散式软体水窖覆盖区,大幅度提高了该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宜川县集义镇镇长张磊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全面推进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功能区建设新征程上,宜川县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效益,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李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