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教师风采】“全国模范教师”王灵灵:严谨为学惠桃李 谆谆教诲育新人

【教师风采】“全国模范教师”王灵灵:严谨为学惠桃李 谆谆教诲育新人

统筹/田乐乐 惠智伟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她用最执着的初心扎根基层教育一线;

潜心教研,甘做人梯,她用最坚定的步履在教改中不断求索;

支教一线,守护成长,她用最温情的呵护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

她,就是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宜川县城关小学教师王灵灵。

image.png

春风化雨,尽显园丁本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先要育己,方可育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灵灵说。

2001年,王灵灵毕业后就回到宜川,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王灵灵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始终致力于做学生的好老师、学校的好教师,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用情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为他们插上扬帆起航的翅膀。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作为老师,她热爱学生、热爱事业。课堂上,她会观察学生的神情变化、听课状态,准确判断知识点掌握情况,灵活调整节奏,穿插幽默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王老师的数学课特别有趣,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王老师对我们很有耐心,我们有什么数学问题总喜欢问她。”……孩子们稚嫩、天真的话语,是对王灵灵最好的赞誉。

“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恰恰相反,主角是学生。”王灵灵经常说,“学生的思维是否灵动,老师和学生的智慧是否碰撞出了火花,这都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反思的。有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并在每一节课堂上实践,让学生的思想碰撞出火花,是我基本的课堂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常规课堂上,她都会留有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当“小老师”,每个孩子都有机会。

“孩子们从不敢说到争先恐后,从不会说到侃侃而谈,看到他们一个个发生惊人的变化,那种幸福感,无可替代。”王灵灵欣慰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业以来,王灵灵先后获得“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陕西省师德标兵”“延安市中小学课堂改革先进个人”“延安市师德模范”等50余项荣誉。最近,她又荣获了“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这份殊荣与她炽热的教育情感、坚定的教育情怀、无私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王灵灵说,“育人先育己,我教育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自己就要做这样的人。”

image.png

潜心教研,执着人生追求

“不做机械、重复、固执和守旧的‘教书匠’,做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的‘教育家’,教书育人,‘工匠精神’不能缺位。”这是王灵灵秉持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王灵灵时常考虑,自己教一个班,带几十个学生,教得再好、成绩再好也是暂时的,“输血”固然好,“造血”更为重要,要提升教育持久效益,就必须加强教研,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帮助培养一支业务能力精湛、综合素质强的学科教师队伍,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于是,她主动承担起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任务。

在教研路上,王灵灵以自己实践教学为基础,专业理论为指导,独立撰写的《课堂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荣获全国教育科研论文国家级一等奖,教学设计《年月日》荣获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二届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等,分别在国家级教育刊物发表。

同时,王灵灵还先后承担、主持、参与了“十二五规划”市级《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专项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尝试学习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研究》“陕西省第三批项目区域县乡村教师学科工作坊研修项目数学工作坊坊主”等工作。2023年,她的“王灵灵工作坊”成立。

“在自我成长的同时,还要肩负起职责赋予我们的重任,那就是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引领整个县域数学教学的方向。”王灵灵说。为实现这一目标,她担起了“青蓝工程”任务,以工作坊为载体,通过同伴互助、同题异构的形式,在交流、互动、探究、研讨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王老师性格温和,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我传授经验,帮助我改进、成长。”宜川县城关小学教师王潇说,“在她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看到了不忘初心、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务实工作态度。”

亦苦亦甜,最美不过奉献

2023年11月28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冬日,但对王灵灵来说,却终生难忘。这一天,她积极响应宜川县委、县政府号召,报名参加“城乡一体化”支教,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走进宜川县云岩镇九年制学校,学校主要领导初步介绍了学校情况后,王灵灵便感受到任务艰巨、使命紧迫,学校师资紧缺,以农村孩子为主的学生基础严重薄弱,面对困难,王灵灵没有犹豫,主动承担了一年级的教学任务。

“11月29日上午,我终于见到了教学互换的这些孩子,8个可爱的一年级孩子还给我准备了简单的欢迎仪式,看到孩子们的衣着状况,真的觉得城里的孩子们太幸福了……”翻开王灵灵的支教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她第一次面对支教孩子时内心的震撼,也看到了加快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没有教学器材,她利用周末回到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新本子、铅笔、橡皮、尺子、小棒、钟表模型、毛线等等。“只要是我能想到的,都给孩子们准备了,真希望所有同龄的孩子们都一样健康快乐阳光地成长。”王灵灵慨叹说。

课堂上,王灵灵总是激情洋溢,用夸张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的眼睛紧盯着她,欢声笑语不时传出教室。课下,她帮男孩整理衣服,为女孩梳小辫,洗手洗脸,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给孩子们来个大大的拥抱……大家都爱围绕在她身边。学生折思羽说:“我长大也要当一名老师,和王老师一样好的老师。”

image.png

“孩子们的衣服小得不能穿了,周末给他们准备衣服。”“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接了一大盆热水,给每个孩子洗脸、擦油,快乐得不得了。”“用刀子把秒针终于取出来了,孩子们开心极了。”“今天,给小女孩剪了一个漂亮的刘海。”……支教一年来,王灵灵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成了“支教生活日记”。

“成就更多的老师,才能成就更多的学生。”王灵灵深知,只有留下更多的火种,才能成燎原之势。

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王灵灵积极开展示范课、听评课、专题讲座等工作,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期中期末复习策略等多个方面,对教师们进行培训,为当地学校注入专业力量。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老师该做的事情,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育人是我的职责,我身边的许多老师都在做同样的事情,相信今天的成绩是明天的起点,我将一如既往地把初心使命献给教育事业。”王灵灵说。(李文振)

c6d4d93b6ff72ac0daebdee0b99e1c4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