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郑永年领衔港中大(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成立

郑永年领衔港中大(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成立

南风窗深圳研究院

目前,全球正处于一个人类历史上的特殊时代,世界各国面临着政治、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各方面严峻的挑战,这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为应对上述挑战,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方携手,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之际,通过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全力支持促成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第七所学院——公共政策学院的诞生。

image.png

成立仪式现场

这一举措旨在与时俱进地加强公共政策领域的学术与实践研究,培养“融合中国与西方”的一流国际化公共政策人才,为我国和世界应对复杂局势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目前,公共政策学院已开设两个硕士研究生项目——公共政策与城市学,拥有在校生95名。面向大湾区和国家的公共治理需求,学院将继续拓展公共政策硕士项目(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科技与创新政策、卫生医疗与应急管理、环境与气候政策等方向),城市学硕士项目(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等方向),以及开设公共政策博士研究生项目。公共政策学院的成立不仅体现了三方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布局和责任担当,也必将成为推动社会科学创新应用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前沿作用。

image.png

揭牌仪式现场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参与者,需要促进中西方治理智慧的融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公共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在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具有立足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融合湾区、纵贯中西的资源优势,以创新的的视角观察政策问题,力求在引领公共管理发展方向的同时,为中国和世界的公共治理领域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在此背景下,公共政策学院成立仪式暨“全球秩序与国家治理”主题论坛于2024年9月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功举办。

各界专家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治理和公共政策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探讨如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之上的公共政策知识体系,以及公共政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J. Heckman先后致辞。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整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刘遵义,以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副部长仇保兴分别作主旨演讲。随后,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李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郑永年参加了圆桌讨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冲突、激进的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及贸易投资的限制,持续冲击着全球的秩序;另一方面,颠覆性科技的发展在快速重塑产业格局、为人类社会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强力和可持续的国际公共管理体系成为中国和全球的迫切需求。


“公共政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需要融合中国与西方的智慧。”徐扬生指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立足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背靠香港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在中西融合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基因”。为此,他提出对公共政策学院未来的期许,“希望公共政策学院的设立,能够成为连接国家与社会、香港与内地、产业与政策、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以‘洞察世界、研究政策、促进发展、造福人类’为目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大湾区、为国家、为世界的经济发展担负起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image.png

徐扬生致辞

“我们需要在交流中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与思想,我相信在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等很多方面的真知灼见在中美之间是可以分享的。”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J. Heckman在致辞中指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拥有结合香港与深圳的独特优势,在培养人才层面,可以让更多的年轻学者、专家聚集于此,进行更好的学术研究和知识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环境——鼓励学生探索中国与世界政策研究的新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府发展、产业政策等公共问题。

James J. Heckman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深圳新兴科技的崛起为公共政策学院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他期待新成立的公共政策学院可以关注中国公共政策领域的新问题,帮助中国乃至世界社会更好的发展。他相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将极大促进中国发展和中美合作,以及共建世界的福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香港特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刘遵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等嘉宾出席学院揭牌仪式。

image.png

受聘仪式

作为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郑永年在致辞中阐述了三个要点。

第一是“感谢”。郑永年表达了对深圳市委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级领导、兄弟院校等给予支持的感谢。

第二是“希望”。郑永年指出,公共政策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第七个学院——最年轻的学院,希望各位朋友共同关爱呵护这颗“种子”,保护其顺顺利地成长。“我们的诞生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也希望和更多同仁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第三是“使命”。郑永年表示,学院承载着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与远大愿景。他强调,公共政策学院有三大历史使命:一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之上的知识体系,结合国际前沿的公共政策工具,为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中国公共政策和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为国际社会培养全球治理人才,为各国公共政策研究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营造一个开放的教育交流大环境。

image.png

郑永年致谢词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唯一实践一国两制的地区,如何找到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机制是重要的课题。”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情况与区位优势,并关注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说,其实它跟徐扬生校长刚刚提到的‘四个链接’是完全一致的”。她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当然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重要战略之一,香港也希望可以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

“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对比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我们可以说是全世界港口和机场最密集的地方,因此有很大的活力和动力”,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和国际的联系是非常强的,现在无论是深圳港、南沙港、白云机场、宝安机场还是香港国际机场,都是在世界排名前列。此外,香港的区域内部联系也很强,“一小时生活圈”已经成为香港生活的常态。她还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创新突破、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要求,这给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机遇远大于挑战。香港的未来,需要大胆探索、寻求突破,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大局之中。

image.png

林郑月娥发表主旨演讲

“全球秩序和国家的治理主要是涉及到和平与发展这两个大的问题。当然,全球秩序更多地聚焦于和平的问题,国家治理更多是研究发展的问题,但是发展与和平是不可分开的。”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在《继续用好这个重要法宝——谈以开放促改革》主旨演讲中指出,公共政策学院在研究发展问题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改革和开放的问题。

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度参与者,龙永图通过他在入世谈判时期的实际案例,揭示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取得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只有在开放的强大推动下中国才能出台改革的实际措施。所以入世这样一个开放的措施,不仅仅是解放了外贸的生产力,更是解放了中国最重要和基础性的产业制造业。从面对国际市场到面对国际市场,通过和国际同类产品竞争,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最后,龙永图也对公共政策学院提出期许,希望学院能借鉴其他优秀院校的先进经验,基于中国发展的实际案例,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image.png

龙永图发表主旨演讲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刘遵义在主旨演讲中,更加关注“全球经济新秩序构建”这一重要议题。刘遵义介绍了后WTO时代的国际货物与服务贸易现状,从WTO规则、SWIFT机制、汇率结算机制、跨境投资、全球变暖等实际案例出发,详细讲解了全球贸易政策及治理的新变化与新挑战。他还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新机制,以创造一个共赢的结果。

“从长远来看,杰出的原创研究将对教学提供更好的基础,并帮助公共政策学院建立声誉”。刘遵义对公共政策学院未来发展及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学院在国际贸易、跨境投资、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政策研究上进行更多深耕,以对世界发展中经济体提供更多切实助力。

image.png

刘遵义发表主旨演讲


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副部长仇保兴分享了他的几点思考。他指出,地方债务增加有三个主要背景:一是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衰退和金融风险增加的“三险叠加”;二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性气候;第三是中国城市的土地出让永久性的萎缩已成定局。

他强调,中国政府债务率和城投债务率高度分化,我国政府债利息占比过高,低效、形象工程一度泛滥。通过比较中西方城市资产构成和管理模式差异,对地方财政风险进行分析,仇部长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的几点建议,强调有债务的发展好过没有债务的不发展,并提出建议向中央争取的支持政策。

image.png

仇保兴发表主旨演讲

在“公共政策与人才培养”主题圆桌论坛,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学系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李成祝愿公共政策学院能发展成为中国、世界公共政策领域最好的学院,并对学院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期待,即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量化和定性并重、经济和政治并重、教育和研究并重、政策和战略并重及中文和英文并重。李成进一步指出,美国对中国人才的排斥为中国公共政策管理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公共政策学院要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加强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就学生培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公共政策学院能加强学生逻辑培养、强调实证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公共政策领域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唐杰希望公共政策学院未来能根据社会现实状况提出解决方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特别强调了公共政策理论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学院的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薛澜指出理性分析与实践的结合对公共政策教育至关重要。他还表示,期待公共政策学院未来能吸引已经退休的官员前来全职教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郑永年充分认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结合的意义,并指出公共政策学院需要根据新的时代和要求调整教育方向,并结合中国的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论坛最后,郑永年提出通过改变我们自己的体制机制,公共政策学院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未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将与国内外的兄弟院校携手合作,为各国公共政策研究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愿尽微薄之“力”,搭建培育之“台”,架起政策之“桥”。

image.png

与会嘉宾合影

来自国家部委、广东省和深圳市各级政府单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兄弟院校,以及企业、媒体等500余人参会。

84eb12e5f621d30f11e4b45c6e1f9b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