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吕梁山上的中阳县层林尽染。一度清冷的山山洼洼运苗车、运水浇树车、男女栽树人如同交响乐在山坡人欢马叫……
这是该县以山水林项目实施为抓手,将生态保护修复与产业生态转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相结合,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实施的一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化治理工程中,所出现的一片繁忙景象。
中阳县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国土绿化面积已达56.6%,位居全省第二,是首个被山西省政府命名的“林业生态县”,是吕梁山上亮起璀璨的绿色明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源:网络)
今年,该县凭借国家“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治理工程的东风,因地制宜实施低效林改造、珍稀物种(金钱豹)栖息地保护项目工程。在通过采伐、择伐低质槐树,更新、抚育复壮、补造等措施,进行侧柏、油松栽植,加快了低产、低效林和成熟林的改造更新。
以核桃林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林低效改造,对传统品种的改良换优,嫁接为市场走俏、经济效益高的薄壳优良品种起到了至关作用。不屑置辩,低效林改造工程是一项资源可持续发展,老树展新枝,绿了山川,富了林农的利国利民工程。
最有发言权的是该县经济林中心主任杜凤山。中阳县据统计大约有二十万亩核桃林,刚起步时每市斤干果核桃十元钱,核桃收入一时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后来因栽植面广,市场对品质要求的提高,传统品质的核桃价格跌至每市斤三元还无人问津,一时出现了林农砍树、有的弃之不收核桃的怪象,林农靠核桃的发财梦一下子破灭跌下神坛。
在经济林服务中心常年与林农的交往下,林农对核桃林不抱希望的“打焉”样子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而此时的优质品种“礼品”核桃市场价,仍然不低于每市斤十元钱的价格,优质核桃品种的价格举高不下,给经济林服务中心带来了希望之光。
通过这次低效林改造,生态林由不值钱的刺槐变为侧柏、油松,增值又增绿。核桃树通过嫁接,为优良品种的“礼品”受到市场的青睐增加了林农的收入,又唤回了农民管理的积极性。
该县东川为土石山区的天然林区,通过几十年的生态建设,又有国家保护动物金钱豹的出没,中阳县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升全县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该县在枝柯镇天然林区实施珍稀物种(金钱豹)栖息地保护项目,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据了解,该县山水林田系统工程有5个子项目,五十多个标段。共涉及全县6个乡镇,51个村(居)委,110991.8亩,总投资11558.58万元,是该县点多面广最大的生态工程项目。自秋季开工以来,抢抓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并建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一改以往项目工程中标后建设单位一蹴而就,施工单位自行施工。
山水工程是国家系统生态治理和保护工程,中阳县提高政治站位,县林草局为建设单位牵头,会同统计、发改、项目办、监理对项目的施工全程跟踪循环监管核查。施工单位根据核查团队的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发现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监理单位跟班作业,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各部门之间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项目施工进度,推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的顺利实施。(刘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