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药的圈子,不久前有一则颇为轰动的消息。
来自中国的药企康方生物宣布,旗下全球首创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在“头对头”的临床研究中,疗效显著优于默沙东的“K药”。成为全球首款有此表现的药物。
“K药”也就是可瑞达,是近年来全球最畅销的PD-1单抗药物,2023年销售额达到250亿美元,有“药王”的称号。在上述这项临床试验中,依沃西为治疗组,“K药”为对照组,两组直接PK疗效,即进行了医药界所说的“头对头”试验。依沃西在三期的单药“头对头”临床研究对比中胜出,引发了全球业内外人士的瞩目。
成立十二年来,康方生物的发展颇为低调,但是每一步都展现着硬核的科研力量。目前,依沃西正在位于广州开发区的知识城生物制药基地进行生产,同时另一款双抗新药卡度尼利也从这里生产,整装待发走向全世界。
康方生物生产大楼/摄影:郭嘉亮
广州开发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诞生着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以知识城为例,这个区域聚集起了一批本土创新药企、生物设备及制药CMO企业,拥有着蓬勃的创新生命力。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不同于其它产业的鲜明特点——科研占比高、投入大、周期长,需要地方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面对这样的特点,广州开发区望向未来,耐心地进行规划和布局,并且坚定地支持着企业发展,更多的企业得以在此腾飞。
01
双抗赛道的领跑者
康方生物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园区有着大面积的浅色外墙,其英文名Akeso和彩色的Logo印在墙外,显得分外显眼。Akeso是希腊神话里的治愈女神,昭示着这家本土药企的使命之一——治愈疾病与伤痛。
康方生物的Logo/摄影:郭嘉亮
康方生物创始人夏瑜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随后在英国攻读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在海外医药行业打拼多年后的她回国后发现,新药在国外研发成功后,往往需要历经十多年的时间才能惠及中国的患者,且价格高昂,这让她感到颇为不可思议。当时,国内创新药物开发的相关企业缺乏,这让她和一群海归人士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2021年,康方生物创立九年后,其第一款实现商业化的创新药产品派安普利单抗(产品名:安尼可®)才获批上市,此后,康方进入产品的收获期:一年后,开坦尼获批,三年后,依沃西进入公众视野。
“双抗新药”是康方生物在创立之初就确立投身的领域。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市场上主要产品类型PD-1/ PD-L1通路抑制剂虽然在广谱肿瘤科中有广泛的治疗效果,但能够在临床上获益的病人只占30%左右的比例。
双抗是双特异性抗体的简称,和传统的单抗药物相比,双抗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靶向2个靶点,发挥协同抗肿瘤的作用,治疗效果更强,并且比单靶点药物联合治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康方生物公共关系部高级总监杨俊坚告诉南风窗,“有一些病人如果对PD-1呈阴性反应的话,按照传统免疫治疗方法来说他能选择的药物几乎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尝试在更好安全性的情况下,设计疗效更好的双靶点药物,解决这部分病人的难题。”
图源:图虫创意
PD-1和CTLA-4是两个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被证明有效的靶点,前者具有广谱抗肿瘤效应,但是单靶点PD-1竞争激烈,且存在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的问题,后者可以更好的延长患者生存,但是高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需要降低毒性。经过艰苦的探索后,康方生物团队探索出把PD-1和CTLA-4做成双抗的原创方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2022年,康方生物第二款产品卡度尼利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这是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治疗双抗,也是中国的首个双抗新药,还是康方生物第一款独立自主商业化的创新生物药物。
摄影:郭嘉亮
多个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与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的联合疗法相比,卡度尼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疗效优势。
最近,康方生物最受关注的新闻莫过于依沃西的获批上市,以及依沃西在临床研究中证明比“药王”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依沃西可以同时靶向PD-1和VEGF靶点,在此之前,全球尚未有类似产品或类似作用机理的药物获批。依沃西的横空出世,有希望改变目前全球肺癌治疗的格局。
摄影:郭嘉亮
至此,康方也成为了全球唯一拥有两个肿瘤免疫双抗新药的生物药创新企业。在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广州开发区带来的支持不可或缺。2017年,康方生物的生物药产业基地选择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该基地建立了高标准的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投产产能超2.35万升,规划产能超过6万升。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基地从拿地到投产仅需要18个月的时间。杨俊坚表示,如此迅速的建设速度为康方后续的商业化进程起着关键作用,“加快产能的建设很关键,产能的顺利衔接,为公司后续的创新药商业奠定了支持,确保产品可以充足供应市场,这背后广州开发区政府部门的支持至关重要。”
从落户、融资、发展到研究创新激励等各个维度,广州开发区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让康方生物在全球双抗赛道的竞争中更有优势。
02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谈到创新药行业的竞争情况,杨俊坚告诉南风窗记者,“这个行业的竞争肯定是相当激烈的,可以说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
他举例提到,2014年纳武利尤单抗获批上市,这是全球首款PD-1抑制剂——是人类首次通过药物调节免疫系统来有效治疗肿瘤。而中国自己研发的第一款单抗药物在2018年获批上市,前后相差四年的时间。以去年销售额来看,前者的销售额超过90亿美元,后者则是9.19亿人民币“仅仅是几年时间的差异,就会有很大的结果差异。”
在这背后,是多年如一日的科研投入和庞大的资金投入。杨俊坚提到,康方生物在投入双抗领域研发时,国内能看到和借鉴的先例几乎没有。
2023年,康方生物的全年的研发总投入为12.54亿元,在这一年,康方生物首度实现盈利,收入达45.2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创新高,达到19.42亿元人民币。
康方生物实验室/摄影:郭嘉亮
杨俊坚表示,对康方生物这样的创新药企业来说,盈利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 “持续不断创新,当创新体量达到某个量级的时候,商业化才是更加有意义的。”
本土创新药企的逐步发展、崛起,带来的意义是数据难以完全体现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本土企业的新药研发,最终推动的是国家能拥有自主可控的药物研发能力。
以前,中国的创新药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有限,尤其是在肿瘤治疗用药这样的顶尖领域,基本是只有引进、没有出海的历史。以数据为例,美国拥有全球近六成专利、七成以上的新产品、七成以上的销售额。进口药价格高昂,国内的患者想要用得上并不容易,受人掣肘,中国药企在全球医药产业链的地位亟需提升。
现在,这样的格局在逐渐发生变化。
2015年,康方生物开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先河,将完全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CTLA-4单抗(AK107或MK-1308)授权给美国默沙东,成为了第一家将自主研发的领先生物药物授权给全球前五强制药公司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此外,在广州开发区的知识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还有众多国内新兴的医药巨头在做着努力,比如百济神州。作为首家在纳斯达克、香港联交所和上交所科创板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2010年成立的百济神州发展速度相当快速。
百济神州生产车间
作为百济神州最为核心的产品,泽布替尼属于第二代BTK抑制剂,还是首款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中国创新药,此前,还没有来自中国的原研新药能实现这样的突破。
在医学界,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被称为“重磅炸弹”,而泽布替尼距在美国获批后,四年时间便成为了“重磅炸弹”,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13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百济神州同样选择了广州开发区。2017年,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启动建设,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百济神州进驻广州,对于我们来说是‘All in’,把所有的牌都压上了。”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兼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晓东曾表示,之所以选择“落子”广州,百济神州看重的是广州开发区的支持、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经济基础,以及“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
两年后,百济神州广州生产基地第一工厂竣工,从动工到通过验收,仅用时两年;2020年,第二工厂竣工。仅仅用了四年时间,百济神州便在广州实现研发、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全链条布局,“开发区速度”伴随着本土医药企业的发展速度一起向前。
03
耐心培育,剑指全球
2024年4月,百济神州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生产园区竣工启用。从百济神州决定落户广州开发区到今天,其产能从2000升发展到64000升,成为当前亚洲地区大分子生产最大的基地之一。
为什么持续选择扩大产能?百济神州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吴晓滨表示,生物制药需要非常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和集群效应,离不开政策支持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地位,大湾区生物医药发展有很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的氛围土壤,这也是百济神州持续加码广州的底气。”
集聚在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企业,不仅仅有康方和百济神州,还包括阿斯利康、恒瑞医药等多家巨头。一系列知名企业的进驻和成长,深度嵌入到广州开发区的产业链条里,并形成了“科技研发在国际生物岛、成果转化重点在广州科学城、生产制造在中新知识城”的空间分布。
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制药布局图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开发区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4800家,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从各项政策的出台,到人才资源的引进,都体现了开发区的支持力度和培育的决心。
展开而言,2024年最新发布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提及,对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或改良型新药,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扶持,获得新药证书或注册批件,给予1000万元补贴。
与此同时,开发区深知,人才资源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不可或缺,尤其是顶尖人才资源。广州开发区成功引进钟南山、徐涛、王晓东、赵宇亮等院士团队,集聚高端生命科学人才50多名,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507人,省创新团队项目10个,市产业领军人才121人。
康方生物生产车间/摄影:郭嘉亮
经历了多年的深耕,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突出优势,分别体现在:
一是建成国内领先的创新抗体药物生产基地,生物制药规划产能超过60万升;
二是创新药发展势头迅猛,获批创新药数量跃居在全国开发区前列,尤其是中美同时上市品种最多;
三是体外诊断和医学检验占优势,体外诊断行业规模、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规模全国最大。
更进一步的是,广州开发区所提供的产业氛围和营商环境不仅帮助本土创新药企构建起足够的产能,而且给他们争取话语权带来足够的帮助。
中国创新药“只进不出”已经成为历史,本土药企的话语权逐渐增加,并且纷纷踏出海外授权和出海的道路。以中国创新药的研发情况为例,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10年间有146个创新药研发上市,占全球数量的15%,在研新药占全球数量的33%,仅次于美国。
摄影:郭嘉亮
本土新药走出去的势头不会改变,也彰显着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和潜力。在这其中,有不少的新药都来自广州开发区,这些“广州开发区制造”的创新药,正越来越高效地向市场输出,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新质生产力。
不难发现,广州开发区发展和培育产业有着足够的耐心和前瞻性,着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良性循环,沿着产业链的高端走去。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向来不易,但是,这个产业指向未来,构成了城市竞争力的一部分,关乎中国在全球领域的话语权。
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了广州开发区,广州开发区也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在时间的长河里,这些选择终将展现其真正的价值。
中新广州知识城/摄影:贾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