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陕北大地,依旧骄阳热烈,层绿葱茏。10 月 8 日,走进宜 川县云岩镇宜世村,村 口一棵古槐树枝繁叶茂 ,附近不少村民在此纳 凉休憩,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小就在这棵树下玩耍 ,古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村民贺新 民介绍说,这棵树龄超过 420 年的古槐树,不仅构成村里的美丽风景, 更成为人们故乡记忆的一部分。
为守护好古槐树,宜世村将古树保护写入村规民约 ,村民们自发 组织起来,时刻关注古槐树的长势,保护它不被伤害,形成了爱古树、 保护古树的良好氛围。
“古树底下不仅是我们村民闲暇聊天的场所 ,更是乡村文化的重 要载体。在接下来和美乡村建设中,我们会更注重保护好这棵古槐树, 更好地凝聚村民共同的情感记忆。”宜川县云岩镇宜世村党支部书记 白世明说。
“古树越千年 ,枝繁遮蓝天。 日月精华照 ,看尽事变迁。”古树 名木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景观、 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发展的重要见证, 被誉为“绿色的国宝”。
“ 目前,宜川县登记在册的古树有218 棵,其中特级古树 10 棵, 一级古树 38 棵 ,二级古树 53 棵 ,三级古树 117 棵 ;树种有国槐、侧 柏、油松等 16 种,其中国槐 182 棵, 占比 83.49%。”宜川县林业局工 作人员王赵琴介绍说。
这 218 棵登记在册的古树 ,它们或屹立于青山绿水间 ,或藏身于 市井乡野深处 ,或庇佑着村庄学校,或守护着寺庙宗祠,与宜川人一 同繁衍生息,承载着宜川人最美好的记忆、最割舍不下的乡愁 ,伴随 着宜川的发展与变迁,是新时代宜川发展的见证。
每年“五一”前后,位于交里乡段塬村原张氏祖祠祠堂(现为段 塬村学校)院内一株花龄达 650 多年的牡丹花开正艳,吸引大批游客跋 山涉水前来观赏“牡丹王”的风采。
“我们村的‘牡丹王 ’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 来打卡。”村民张亮晨介绍说,为了更好地保护此株牡丹 ,村上专门 修缮了学校院落,修建了现在的小围栏,安排专人负责“牡丹王” 的 日常管理 ,如修剪、浇水、施肥等工作。 同时 ,在“牡丹王”周 围还 栽植了不同品种的牡丹百余株 ,与其交相辉映 ,构建了一道优美的风 景,更具观赏性。
古树承载着记忆与乡愁 ,还与民间传说、地方习俗、历史典故等 紧密相关,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丹州街道大槐树塬村,拥有 1000 多年树龄的古槐树苍劲挺拔、 郁郁葱葱 ,它静静守护着一方水土,见证着这座村庄的古往今来,更 让村子多了几分灵秀之美。
“据村史记载 ,我们村建村时 ,这棵槐树树龄就已经很大了 ,老 辈人觉得是好兆头么 ,就决定村名叫‘大槐树塬 ’。”丹州街道大槐 树塬村村民赵文兴说 ,“在我们和老一辈人的心中 ,这棵大槐树非常 重要。大家也都很爱护,因为它承载着我们的乡愁情思。”
古树沐岁月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如何保护好宜川的 这些森林资源瑰宝?
据了解,2016 年起,宜川县林业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
镇(街道)、村居,逐一对古树实行挂牌保护。进一步完善古树图文 档案 ,建立古树信息数据库,并定期对全县古树开展专项巡查保护, 重点对古树的生长环境、健康状况、管护情况、是否存在违法破坏现 象等进行实地核查,并对生长势弱、生长环境差的古树开展复壮修复。
同时,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机制 ,并与古树名木所在地的 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个人签订养护协议,加强 日常养 护,开展病虫害防治、适时浇水排水、清理树下杂物等,确保其健康 成长,让那一抹绿留住历史与乡愁。
“我接管这棵树龄 1500 年的楸树 6 年了。这些年来,我不断给大 家宣传要爱护古树。大家都很自觉,不乱倒垃圾,树下不乱施农药。 看着它长得这么好,我也很开心!”古树编号 61063000091 的楸树保护 责任人张发子说。
叶长千年茂 ,根扎大地深。每一株古树名木,都凝聚着爱绿护绿 的决心和努力。
如今,宜川县古树名木的立地条件和周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 众保护、爱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和监督保护古树名木的 积极性也不断提升,形成了热爱古树名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 ,我们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用心保护好古树 名木 ,守护绿水青山的美丽记忆、乡愁,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大美画卷。”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李萌表示。(李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