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丰收时,喜看田畴好“丰”景。玉米满仓,谷糜飘香,在历经了春的耕耘、夏的生长后,延川的广袤原野遍染金黄,丰收的味道荡漾开来。
创新引领 机械“唱主角”
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延川县围绕“农”字多方聚力、多点发力,打好稳产丰产“组合拳”,全力保障田间粮食颗粒归仓。走进延川县文安驿镇高标准玉米增密度示范种植田,黄澄澄的玉米簇拥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玉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排排玉米被卷入机器,切秆、剥皮、粉碎一气呵成。不一会儿,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玉米粒便从收割机里倾泻而出,将运输车辆装得满满当当,在阳光的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丰收图景。
“我驾驶的这台履带式收割机,每小时可以收割玉米10亩到20亩。这台收割机可以直接在机器上将玉米进行脱粒,免去了以后人工脱粒的麻烦,效率非常高。”农机驾驶员董涛涛说到。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广阔的玉米田不一会儿功夫已被收割一大半。当下,文安驿镇大力推广玉米增密度种植,配套耐密抗倒品种、卫星导航播种、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科学管控,使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淋湿衣衫间”的传统耕作模式转变为“只闻机声响,不见人奔波”的现代化耕作模式,实现了产量质量双提升。
文安驿镇人大主席王伟雄告诉记者,文安驿镇高标准玉米增密度示范种植共计3240亩,今年是第三年采用籽粒收割机收割玉米,其身后的648亩集中连片玉米地一台机子6天就可以全部收完,不但保障了粮食及时归仓,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
往年玉米收割完还需要人工晾晒脱水,既费时、又费力。今年,文安驿镇的玉米在机械化收割完后,直接装车送往了镇上的烘干厂,在这里,玉米经过机器传送筛选,被送入巨大的烘干塔。
“我们这台120吨的烘干塔设备,日烘干高粱、玉米150吨左右,烘干出来这个玉米相当于咱们农民半个月的晾晒时间。”延川新富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宁向记者介绍,不仅如此,其公司还配套有地磅、筛选机器、精选机器,脱壳、打包一系列的加工设备,提供粮食采购、烘干、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
招商引资 鼓起“钱袋子”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随着越来越多现代农机的投入使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许多沉睡的土地被重新焕发光彩。在延川县贾家坪镇曲溪交行政村的露天蔬菜种植基地里,专用刨薯机正在田地间来回穿梭,一个个形态饱满的红薯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等候在一旁的村民则快速将其刨出、去泥,然后整齐地摆放在田埂上。
“我们村里种的这红薯相当好,外地老板雇我们装红薯,一天130元,在自己村上干,我们都可有心劲了。”延川县贾家坪镇曲溪交行政村村民任春梅说。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曲溪交村种出的红薯糖分多,口感绵密,深受市场青睐。来自山东的客商李来井正是看中了这一优点,果断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这里承包了一片红薯地。
“我今年种了240多亩红薯,主要有三个品种,白玉、西瓜红和蜜薯。你看咱们地里挖的红薯,表皮红润,个头修长匀称,口感非常好。我们准备当地销售一部分,剩下部分发往山东。”山东客商李来井说。
近年来,随着务农人数的逐年下降,不少田地出现了无人耕种的现象,面对这一困境,曲溪交行政村大力推行土地流转,李来井的200多亩土地就是按照每亩500元左右的价格流转而来,不仅保障了村集体的利益,还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了土地效能的提升和群体利益的增值。
“我们这地是248亩,对外租了3年了,一年光地钱是12万多到13万块钱,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村民在地里打工一年挣20万到30万块钱,村集体有了收入,可以更好地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延川县贾家坪镇曲溪交行政村小队长甄宁岗告诉记者。
优选品种 奏响“丰收曲”
在贾家坪镇磨义沟行政村,一簇簇高粱涨红了脸,像燃烧的火把一样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村民白风祥正满心欢喜地忙着收割。高粱不仅耐旱,而且种植简单,再加上它是酿酒和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广泛的用途和较为稳定的市场价,让很多像白风祥一样的种植户从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今年种的晋杂34高粱长得很不错,你看这穗子多大,颗粒多饱满,这两年高粱行情也比较稳定,价格也可以,这高粱可以种。”延川县贾家坪镇磨义沟村村民白风祥高兴地说到。
“粮袋子”攥紧了,“钱袋子”才能鼓起来。近年来,贾家坪镇坚持稳面积、提品质、增产量三者并重,在良种引进、农技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乡村振兴积极蓄势赋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延川县乾坤湾镇土岗行政村的百亩谷田内,一行行谷子被硕大的谷穗压弯了腰。微风下,谷田泛起金浪,谷香袭人。
“县农技中心推广的这晋汾107确实不错,谷穗长得又大又长,今年谷子收了,趁这几天天晴,抓紧收割。”村民郝延管看着饱满的穗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沉甸甸的高粱穗、金灿灿的谷子、圆润饱满的红薯……广阔的良田里,到处都是好“丰”景。今年,延川县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粮食生产上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7.4万亩,将粮食安全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手中。
“当下丰收接近尾声,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要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农时,加紧收获,及时晾晒烘干,确保颗粒归仓。”延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富军说,下一步,延川县将继续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做好好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益水平。
冬藏夏长,春华秋实,四季流转间,已至初冬时节。每一粒粮食背后,都有农人辛勤的耕耘、农技人员辛勤的付出和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地护航。丰收,是颗粒归仓的满足,是汗水凝结的慰劳,是沃野间的喜笑颜开。
(张伟 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