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宜川庙塬村:老果园焕新颜 苹果花开幸福来

宜川庙塬村:老果园焕新颜 苹果花开幸福来

(统筹|田乐乐、惠智伟)

四月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间点缀着片片花海。4月16日,记者走进陕西省宜川县英旺乡庙塬村,一幅产业振兴的生动图景迎面展开:这边,盛放的苹果花如云似雪;那边,果园改造现场热火朝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春日交响曲”。

image.png

4月16日,驻村第一书记周凯(左)查看苹果花开情况

“这一树树的花,就是秋天丰收的希望。”驻村第一书记周凯轻抚缀满花朵的枝条,脸上写满期待。在他身后,村民们正在技术员指导下学习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几台崭新的新农机正在安装调试,为传统果园注入现代活力。

image.png

4月16日,庙塬村的苹果园盛放的苹果花如云似雪

作为宜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庙塬村现有苹果园550亩,其中470亩已进入盛果期。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村28户果农依靠苹果产业实现收入280万元,人均增收2.6万元,苹果树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摇钱树”。

image.png

4月16日,村民们齐心协力栽植苹果树

“靠着32亩老果园,我供仨娃上了学,给儿子娶了媳妇,还盖了新房、买了小汽车。”62岁的村民刘仲有摩挲着皴裂的树皮,语气里满是自豪。然而,这份自豪背后也藏着忧虑——这些陪伴村民二十多年的老果树,正面临树势衰退、品种老化的严峻挑战。

村民李发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40亩果园只卖了24万元,比前年少了近10万元。”这样的例子在村里并不少见。随着树龄增长,传统乔化果园普遍出现产量下滑、果品商品率下降、病虫害增多等问题,部分果园甚至因效益低下面临撂荒。

面对产业瓶颈,2022年,宜川县启动万亩果业新优品种改良工程,庙塬村也尝试“果树改造”。但一开始,许多果农顾虑重重:“老树砍了,新树啥时候能结果?”“新品种能不能卖上好价钱?”

为了打消村民疑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组织果农到洛川、白水等苹果优生区观摩学习,并邀请县果业中心专家驻村指导。“我们算透了三笔账——产量对比账、管理成本账、市场收益账,最终确定‘示范引领、分批推进’的改造方案。”驻村第一书记周凯介绍。

在政策扶持下,村民李长青率先将30亩老果园改造成新优品种示范园:“10亩是矮化密植‘秦脆’,20亩是早熟‘富农2号’,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李长青指着新栽的树苗介绍说,“新技术能让果园早挂果、省人工,盛产期亩效益能翻番!”

产业升级不仅更新了品种,更改变了生产方式。在新建的示范园里,防雹网、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相继落地。曾经在外跑运输的李军,如今返乡和父亲一起经营50亩果园:“去年套了200万只果袋,净赚45万元!现在村里年轻人组了技术服务队,农忙时互助作业,效率比单干高多了。”

如今的庙塬村,正在描绘更宏伟的发展蓝图:老果园改造区、挂果园提质区、新品种示范园“三园共建”;配套建设冷库和电商服务中心;发展“苹果+”多元经营,推动农旅融合……

“我们要让苹果树从‘开花到结果,从枝头到舌尖’都能创造效益,让黄土高原上的这颗‘金苹果’继续挑起乡村振兴的‘金扁担’。”驻村第一书记周凯满怀信心地说。(李文振)

84eb12e5f621d30f11e4b45c6e1f9b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