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武汉城郊有个张书记

武汉城郊有个张书记

吕德文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 | 2021-08-20 | 南风窗

一个团队要有战斗力,非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例会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武汉新洲区项山村书记张全兵2018年元旦回村做了后备干部。此前,他在咸宁的中国移动做了十多年的施工队长,有能力、有经验,回村后得心应手,土地流转、环境治理、组织劳务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群众评价很高。2019年村两委换届,张全兵顺利担任了村支部书记。2021年七一表彰,项山村获得了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张书记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村干部。他有一套自己琢磨出来的工作方法。其要点包括:一是开例会。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一上午都开例会,雷打不动,主要是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任务。张书记说,这是他在工地带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一个团队要有战斗力,非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例会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因为是例会,关涉工作,故而严肃;又因是没有上级压力,也不是政治任务,彼此平等,也就可以活泼。大家可以在开会过程中相互交流,信息互通有无、调整步骤、凝聚共识,从而达到了团结的目的。

二是“跟踪”。张书记觉得,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恒。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些在村干部看来是麻烦事,或不该管、不好管的事,对群众而言却是极大的事。虽然客观上,村干部未必能办,难免会大吵大闹,但其实,吵闹不要紧,吵了之后,安静下来,将政策解释清楚,把可办的事先办,不好办的事找机会再办,大多数群众是会理解的。

“跟踪”其实就是抓落实的具体办法。有些村庄积累了不少矛盾,上级政策也无法落地,其实就是缺乏抓落实的心思和办法。在村级治理中,无论是执行政策,还是举办村庄公益事业,都要做群众工作。而只要干群关系不通畅,群众内部存在分裂,事情就不好办。反过来,为群众办事,调解矛盾纠纷,关键不在于把事情做好,而是要在做事的过程中做好群众工作。村干部有了群众基础,其实做什么事“就是一句话的事”。

三是“三勤”。所谓“三勤”,就是手勤、腿勤和口勤。项山村虽说是城郊村,却也是空心村,年轻人都在武汉等城市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年人。包括张书记在内,项山村的村干部都要经常“下队”,有事没事都到各个自然湾转一转。因此,村委会尽管有了便民服务中心,但村干部还是得做到“腿勤”。比如新农保的年度审核,对一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张书记都是与其他村干部亲自上门服务。哪怕是没什么事,到留守老人家里“照看”,好让其子女放心,也是一种责任。

现如今,做好村干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建设村干部队伍,是值得探讨的一件事。大多数地方的村干部待遇不高,事情繁杂,对村干部的能力要求并不低。很多地方致力于引进乡贤来担任村干部,这些村干部可能有无私的心,也有足够的意愿,却未必有足够耐心来处理村庄中的细小琐碎的事情。有些地方在大力推进村干部的职业化建设,希望通过提高待遇和规范化管理,来吸引优秀的人才担任村干部。但这可能适得其反,多数地方的财政无法满足需求,且村干部一旦职业化,反而做不到“三勤”。更多地方的村干部还是只能做一些维持秩序的工作,没有时间精力,更无动力去做好村干部,这就满足不了基层党委政府的要求。

张书记却很可能是当前理想型村干部的标本:有钱、有闲、有经验。张书记家庭条件不错,有一家小型的保洁公司,妻子在管理,足以维持家计,这使得他可以成为事实上的“全职干部”。更重要的是,其在外闯荡的一线工作经验,以及对村庄的熟悉,使之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村庄工作的复杂性。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张书记式的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