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他走了,港乐再无“辉黄”

他走了,港乐再无“辉黄”

吴阳煜 | 2023-02-03 | 南风窗

顾嘉辉谱写的旋律,《万水千山总是情》《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陪伴在跨越全球的几代华人的人生路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播放过他的歌。”

“有华人的地方,就播放过他的歌。”

上一位得到过这般最高赞誉的音乐家,还是邓丽君。而今,刚刚跨进2023年,香港音乐教父、作曲家及编曲家顾嘉辉,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后离世,终年92岁。回顾其过去纵横香港乐坛六十余载的艺术传奇生涯,他谱写的旋律,《万水千山总是情》《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陪伴在跨越全球的几代华人的人生路上,顾嘉辉,同样无愧于上述那一句划时代的评价。


从夜总会到伯克利

顾嘉弥(艺名顾媚)、顾嘉辉、顾嘉锵,从三姐弟的名字符合五行的水火金排列就能看出,这是个讲究的书香世家。事实也如此,顾嘉辉的父亲顾淡明是知名画家,也爱古画收藏,因抗战时期在汪伪政府任职的经历,于战后逃往香港。

家道迅速中落。志趣是画画的顾嘉辉,考进了美术学院却不能续读,学业梦想就此被打断,只能跟着姐姐南下寻亲。1948年,被父亲拒之门外的姐弟只能栖身在九龙的贫民窟木屋区,人美声靓的姐姐顾媚主动站了出来,在夜总会找了份唱歌的工作,又给顾嘉辉谋了个乐手的活儿。日后的香港粤语流行乐鼻祖,就这样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如今我们回过头去看,实在难以理解,从未受过音乐熏陶的少年顾嘉辉,是如何凭着自己的耳濡目染、在现场的自学模仿,就在歌厅站稳脚跟的。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过去执画笔的手从触碰上琴键开始,他就展露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

在夜总会,老板要求乐队演奏西方流行曲,必须要有一份像样的套谱。连编曲都不曾接触过的顾嘉辉,硬着头皮自己买了热门唱片回家听,反反复复听上多次,再尝试把其中各部乐器的奏法默写出来;为了搞懂编曲的结构,他又跟着店里的菲律宾音乐人学习编曲,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顾嘉辉的时刻表没有一刻是闲着的。

乐手的日子持续了十年,直到1950年代末,他当上了“仙掌夜总会”的乐队领班。

尽管辛劳,但有希望,相信“挨得出新世界”,1950年代末,顾嘉辉召集身边的几个朋友,组成了一支“顾嘉辉大乐队”。当时的香港夜总会里,菲律宾乐手出尽风头,中国的乐手技术不及这些南洋高手,好赌好玩的习惯却犹有胜之,所以总是纪律散漫。独有“仙掌夜总会”的乐队领班竟然是个中国人,这吸引了下班后常去唱歌跳舞的黄霑,日后两位乐坛巨擘,就在这里开始了他们交往多年的情谊。

根据姐姐顾媚在回忆录里的讲述,从夜总会的乐队领班,到往后专业的配乐创作,顾嘉辉的艺术事业,离不开“贵人”邵逸夫的赏识和提拔—使他成为首位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深造的华人学生。

但成为“香港流行音乐教父”之前,顾嘉辉自己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现在的人事事要讲兴趣,其实有些东西都是面对压力才逼得出来,以我那时的环境,就算学做会计,一样能计得好。”

现在的我们自然无法想象,香港乐坛少了一位大师顾嘉辉,多了一位严谨负责的会计师,会是什么光景。

但他的自律和刻苦,为了音乐而数十年如一日的拼命,在多年后捧起代表香港乐坛最高荣誉的第一座“金针奖”奖杯时,都得到了回报。


VCG11467777994.jpg

2015年5月19日,香港红磡体育馆,顾嘉辉举行《顾嘉辉荣休盛典演唱会》


劈开“港台歌曲”的误区

从大众审美到专业音乐评论,熟悉港乐的歌迷都承认,作为典型的“香港制造”,顾嘉辉的作曲风格融合了中西音乐风格,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面,受传统粤曲影响极深,又通过他本人在美国学习的经历,借鉴了西洋曲风和乐器—兼收并蓄融合之下,粤语歌曲的品质和地位从根本上上了一个档次。

换句话说,“这种又江湖、又古典、又摩登的审美表达,只有在香港才能诞生出来”。

不善言辞的顾嘉辉,很少述及自己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音乐岁月。

但从青年时期便相伴左右的黄霑,曾回忆道,自己年轻时期,“当年的电影公司、唱‍片公司有‘宾佬(菲律宾人)出品,必属佳品’的观念,顾嘉辉每当聊到这里,语多愤慨”。

而后,历经大半辈子,凭借着一首首金曲,为粤语歌曲注入了文化骄傲,在1988年接受来自中国内地的音乐杂志采访时,顾嘉辉终于有底气,对之前“港台歌曲”的混合提法提出疑问:“香港和台湾的歌曲在风格上有很大区别,而且台湾与内地的通俗歌曲风格接近,怎么能笼统说‘港台歌曲’呢?”

更能激发我们怀念情感的是,顾嘉辉并非一位阳春白雪式的艺术家,他的音乐和香港本土出产的影视作品紧密结合—如今,当我们再度哼起那一首首无比经典的影视金曲时,影像和音符,是同时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

如《当年情》的配乐口琴声轻柔响起,我们会想起《英雄本色》里戴着墨镜的小马哥,飞鹅山下灯火璀璨的香港夜景;

又如《世间始终你好》的鼓槌落下,时弱时强的笛声立刻将听众思绪拉到武侠世界,在华山论剑的对决关头,纵横的侠气扑面而来;

更如罗文浑厚有力的嗓音传出,铁皮屋和木屋里的平凡时光点滴历历在目,“狮子山”精神,依然被视作最能代表香港拼搏奋斗的城市特质。

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台(TVB)的成立,清晰标志着电视传媒这一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深入到了香港市民的各个阶层。集体追剧,是当时香港市民业余闲暇的最大爱好。面对日复一日都需填满的播放时段,从广告歌曲到音乐节目,再到连续剧配乐,都给了顾嘉辉这位当时TVB的音乐总监,改写香港影视配乐历史、大展拳脚的天地。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有这样一句有趣的论述:现代民族国家是一群人透过看同一份报纸所想象出来的社群。缩窄到香江两岸,这恐怕要改写成:香港现代城市的社会,是香港人透过看剧和听曲所融合的想象社群。

很大程度上,凭借着影视文化发展起来的香港流行文化,打造了它摩登之城的城市魅力。对于这样形塑起来的文化认同,不得不承认,顾嘉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孕育者之一,就像在2000年举办的“香港辉黄千禧演唱会”现场,歌手张国荣开玩笑地说道,顾嘉辉和黄霑就是香港“乐坛父母”。

一个不能忽视的时代背景是,香港,这个曾经被张爱玲当作镜子来回观上海的“他者”,其本土的身份认同意识逐渐萌芽是上世纪后半叶以来才发生的事。在这样一个流动性高的港口移民城市,它的人口结构逐渐趋于稳定,即在本地出生的人口超过一半,也是1965年左右的事情。随着越来越多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对香港产生“这里是我家”而非中转站或避难所的归属意识,顾嘉辉所倾力打造的粤语流行音乐世界,既回应又引领了民众对本土粤语歌曲的呼唤,可以说为赋予香港流行文化更为丰富的新内涵,作出了极大贡献和成就。

是故,有这样一句看似夸张的评语,却相当中肯地道出了顾嘉辉在香港流行文化史和民众公共记忆中的特殊位置:无论你是否知道他的名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顾嘉辉的歌曲。


开时代之门

在顾嘉辉逾1200首音乐作品里,绝大部分亦离不开另一个在香港流行乐史上同样如雷贯耳的名字:黄霑。

一代又一代的电视剧观众,晚饭时间“用电视送饭”,直到港剧的片尾,完整听完一遍顾嘉辉作曲、黄霑填词的主题曲,“汁都捞埋”,方才会意犹未尽关上电视。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直到80年代末,顾嘉辉从中国传统音阶、西洋曲风和粤曲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后来被外界概括为“中式小调流行曲”的独特音乐风格,加上黄霑按照粤语韵调但饱蕴传统中文色彩的歌词,两人的合作无间,被人们称为“辉黄”在香港流行音乐发展的高光舞台上,称雄了二十载。

二人作为香港乐坛教父,双剑合璧自是无敌,每每作出词曲俱佳的作品,既符合大众审美,又极具人文内涵,“是连当时社会背景有所不同的内地民众和海外华人,都能感受到的浪漫与侠气、诗情和画意”。

其中关于“辉黄”的创作历程,一件为歌迷津津乐道的轶事,是不朽名曲《上海滩》的诞生。

电视台要求他们在三个星期内“交作业”,顾嘉辉却在“两个星期零六天”的凌晨,才将电话打给黄霑,把曲谱“mi半拍sol半拍一个小节la半拍”地口述出来。

接到填词任务的黄霑,为了研究上海,亦通宵达旦查阅资料。想要搞清楚上海滩到底有没有浪,他把杜月笙和黄金荣的传记都翻了出来,但短时间内根本没有答案。

眼见到了要交稿的时候,黄霑在冲厕所的瞬间,望着马桶里旋转的水花来了灵感,全凭书上看到的加上自己想象,浪涛飞涌,就此一发不可收。

名曲问世后,顾嘉辉指定让此前从未灌录过原创粤语歌曲的歌手叶丽仪来唱,录制的时候,开头第一句“浪奔,浪流”,她唱了足足两个小时,顾嘉辉才点头通过。

在往后的演唱会现场,每逢献唱《上海滩》,已为歌后的叶丽仪,总要在台上感谢顾嘉辉的知遇之恩。

同样对顾嘉辉心怀感激的,还有一众闪耀在香港歌坛的明星。

2012年12月,“顾嘉辉大师经典演唱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连开四场,就在最后一天,首位登场的香港乐坛巨匠林子祥唱完一曲后,特意走到坐在第一排的顾嘉辉面前鞠躬致谢:“这么多年,你的歌曲和才华,感染了每一个香港人。我敢肯定,在我这辈子,不会再有下一个人,能用四五十年的时间做到你做的事情。”

往日经典一首接着一首响起,闭幕的时候,镜头扫过,台下的观众们都已泪水盈眶。

歌手对伯乐作曲家的知恩图报,是大家都所乐见的;来自幕后创作者同行的英雄惜英雄,更为珍贵。

在香港大学图书馆特别收藏部,我曾粗略阅过黄霑在晚年仍潜心向学完成的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影印版,其中,这位香江才子对老友顾嘉辉的音乐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老顽童”黄霑还曾给大自己十余岁的顾嘉辉取了个外号:贝多辉,意为其就是流行音乐界的贝多芬,甚至认为这位老友对两人音乐作品的理解高于自己。

有记者问过黄霑,最为得意的作品有哪些?后者满意地答道:《沧海一声笑》高迈幽远,最为侠气;《旧梦不须记》哀而不怨,柔情万般,两首歌曲集结侠骨柔情,可谓珠联璧合。

这番话传到顾嘉辉耳里,他却笑道:“一首《两忘烟水里》就已经侠骨柔情,两样都有了,这个笨蛋黄霑居然要讲两首!”

话又传回去,一向狂放不羁的黄霑改了平常的嬉戏作风,不仅表示非常赞同,还特意致电记者,收回自己的“双璧”说。

2004年11月,黄霑因肺癌早逝。

次月,从温哥华返回香港、参加挚友追思会的顾嘉辉,送上了自己创作的挽联:“沧海一声笑,笑傲江湖一名士;忘尽心中情,情牵当年每段词。”

19年后的2023年,顾嘉辉也因病去世。

顾嘉辉在世时,也曾被问及,自己最喜欢的创作作品是哪首?

顾嘉辉说,自己最喜欢周润发主演的TVB电视剧《苏乞儿》的主题曲《忘尽心中情》,从创作技巧上,原因依然是其最为得意和擅长的“东西合璧”:“一开始的部分全部都是以五声音阶进行,很中国化,再配上西方和声,感觉很新鲜。”

这套TVB剧集里,周润发饰演的苏乞儿,作为曾经的落魄少爷,历经红颜知己、手足兄弟的惨死,充分体会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聚散偶然。

主题曲《忘尽心中情》开头的两句是:“忘尽心中情,遗下爱与痴。任笑声送走旧愁,让美酒洗清前事。”

去世之前,在顾嘉辉安居于加国西海岸的最后岁月,他重拾起17岁离乡时所放下的最初爱好,绘画。而他去世之后,平静和辉煌一同落幕。

“辉黄”所铸就的港乐时代,也终成绝唱。